進了垃圾桶的麵包還能吃?新加坡男子拯救麵包大作戰!
6月30日,新加坡一男子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從垃圾桶拯救麵包:
號召志願者到全島各地的麵包店附近的垃圾桶收集麵包。
該男子名為鄭春林(38歲),是本地誌願組織Sg Food Rescue的創辦人之一。
他在Facebook發文,解釋此活動的目的在於了解新加坡每天有多少麵包被丟棄。
同時他也從2017年12月開始,在住家附近的麵包店的垃圾桶內尋找可食用的麵包。
他們也吃了幾個月從垃圾桶撿回來的丟棄麵包,證實它們可以食用,希望藉此發出「喂人別喂垃圾桶」的呼籲。
本次活動中,鄭春林共召集了四組志願者,每一組都有人負責開車到各個不同的地點收集麵包。
「每一組人到了我們最喜歡的10多間麵包店,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在垃圾桶內找還能食用的麵包,
之後我們聚集在一個地點,將我們收集到的麵包倒出來。」

據鄭春林所述,他們所收集到的麵包原本在隔天就會被焚燒,
而「這只不過是每天被浪費的麵包中的一小部分」。

確實是巨大的浪費呀!
他說,雖然本地許多麵包店會選擇將每天剩餘的麵包捐給Food From The Heart和Food Bank等慈善組織,
但是更多的小型麵包店普遍選擇丟掉這些剩餘麵包。
他曾試圖與店家商量,不要將這些食物丟掉,但他卻發現「每一家麵包店寧願將麵包丟掉也不要給我們」。
這樣的做法鄭春林也表示理解,一方面店主擔心如果免費送出當日剩餘麵包,會有人故意等店關門再去索要,影響店內生意;
另一方面,他們也擔心有人誤食剩餘麵包導致食物中毒。
但是鄭春林仍建議:「麵包店應該將剩餘的麵包捐給慈善機構,並簽署同意書以免除業者的責任。」
而且他們吃了好幾個月,證明這些麵包是可食用的。
那麼,「過期食品」真的能吃嗎?小圈帶你一起探究探究~
2016年,丹麥哥本哈根新開了一家名為「WeFood」的食品超市。
和別的食品超市不同,這家超市吸引眼球的方式可謂「毀三觀「——「親,我們賣的都是過期食品哦!」
令人意外的是,作為全球第一家過期食品超市,這家超市自從開業以來,生意就非常紅火,甚至開業當天來丹麥王妃就來捧場。
畢竟比起別的超市,這些貨品至少便宜三成以上!

其實,食品過了「保質期」不一定會變「毒食」。
其實保質期還有很多說法,類似的還有「貨架期」、「保存期」、「最佳食用期」、「最佳賞味期」等等。
「保質期」實際上是廠家的一個承諾——在此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保證符合標準。
如果不符合,廠家需要負責。而過了保質期,廠家不再擔保,但並不意味著就壞了。
我們說一種食品「能吃」或者「不能吃」,通常是指它的安全性。
一般而言,就是指其中的致病細菌是否超標。還有一些是油脂氧化,產生一些不好的氧化產物。
而有些食物過了保質期,並不會產生有害物,而只是風味口感不那麼棒了,嚴格意義上說只是過了「最佳賞味期」。
那麼,哪些食物過了「保質期」也能食用呢?
冷凍食品:
細菌在冷凍條件下不會生長,所以冷凍食品只要不化凍,可以無限期保存。但在冷凍過程中,口感和風味會發生變化。
罐頭食品:
罐頭食品是罐裝密封之後,經過了超高溫、長時間加熱的食品。食物中的細菌已經被徹底殺滅,只要不打開,就不會變壞。
罐頭食品的「過期」主要是讓它們加快周轉,並沒有什麼安全方面的原因。

低含水量的食品:
細菌、真菌和黴菌的生長,都需要一定的水分。當水分低到一定程度,它們就不能生長了。
這樣的食品,就可以長期保存,比如餅乾、麥片、營養棒等等。
但是,這些食品在存放過程中可能變硬或者變軟,從而使得口感受到影響。

高酸熱灌裝的食品:
有一些食品或者飲料酸度很高,pH 值在4.6 以下。這樣的食品如果經過加熱滅菌,趁熱灌裝,然後立刻封蓋,其中的細菌也被充分殺滅了。
這樣的食品飲料只要不打開,在常溫下也不會變壞。這類食品的「保質」,也是風味口感的變化,過期了也並不影響安全性。
超高溫無菌灌裝的飲料:
典型的就是常溫牛奶。這類食品經過超高溫加熱,細菌被殺光,在無菌條件下灌裝到無菌容器中,
就跟罐頭食品一樣,只要不打開,就不會變壞,過期了其實也還是安全的。
酸奶:
酸奶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食品,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活細菌。為了抑制這些細菌的活動,所以需要冷藏。
在冷藏中,它們依然還有一定的生長能力,就導致酸奶的外觀和風味發生變化,也就是不好看不好吃了。
但酸奶的環境並不適合致病細菌生長,所以稍微過期,也還是可以吃的。
【以上內容來自丁香醫生,小編進行了編排和配圖】
所以大家大可不必「聞過期而色變」啦,稍稍心大一些,也可以避免不少浪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