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讓默默耕耘的小販及許多每天到小販中心解決三餐的國人振奮不已。
《聯合晚報》先後推出兩個系列的《小販周記》,深入發掘及報道小販中心特色,向讀者介紹超過60檔既好吃又有故事的小販檔口。
第三系列的《小販周記》再接再厲,請小販暢談他們手藝如何傳承創新,以及他們對創業守業的堅持。
用餐時間到亞歷山大村小販中心,不僅可以吃午餐,還能購買到香噴噴的鬆餅。鬆餅有藍莓、抹茶、雙層巧克力、餅乾奶油等多達20種口味,滿足不同食客的需求。老饕們還會發現,鬆餅用料新鮮,全部在當天火熱出爐,所以是限量售賣,賣完為止。如果去晚了,只能明天再來。
這家名叫「AJ Delight」的烘焙檔口,在亞歷山大村小販中心各類熟食攤間獨樹一幟,兩個相連的檔口,每天從清早不到5時就開始忙碌,趕在10時上班族到公司前,烘出足夠數量的鬆餅賣給他們。
經營檔口的是一對夫妻,太太譚小翠(51歲)曾在多家企業的人事部任職,先生全德弟(51歲)則曾就職於空軍部隊維修部。兩人打工均超過20年,卻在不惑之年時決定辭職創業。
談到做烘焙生意的起源,譚小翠說,一開始只是個人愛好,她用業餘時間去聯絡所、烘焙工作坊等地學習,然後自己在家烤給親戚朋友吃。一些人還將這些小點心轉送給別人,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喜歡兩夫妻烘焙的人越來越多,並願意花錢購買。
「我先生在烘焙方面有天賦,一開始只是幫我的忙,沒想到他心思細膩,做得比我還好。我們就搭檔做了8年的家庭烘焙。」
2012年正式在小販中心開檔後,走出舒適圈,中年創業的兩人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譚小翠說,在家裡做和開檔口,不論身體還是心理,承受的壓力都不一樣。他們每天要天沒亮就出門,開業前兩年,還因沒有經濟能力請人,自己得洗盤、做清潔以及準備第二天的材料,每天工作15到17個小時。
之後,隔壁攤主退休頂讓檔口,他們於是把店面擴大為相鄰的兩間,得以申請政府津貼,引進自動化機器。在顧客的建議下,夫妻倆稍改配方,便申請到了清真認證,還與外賣公司合作,提供遞送服務。就這樣,生意不僅蒸蒸日上,也讓他們稍微輕鬆了些。
如今,AJ Delight每天能賣出約1000個鬆餅,每個售價2元至2.5元。譚小翠說,他們用的原材料都較為高級,比如真材實料的藍莓、法國的牛油、美國的堅果以及正宗的日本綠茶粉等,以保證質量和口感。未來,他們還會不斷研發新口味,也希望在明年底開設中央廚房,將生意做得更大。
做門市也接訂單 有公司一次買500個
為了多賺一點錢,夫妻倆除了每天開檔外,還承接各種訂單。例如,有顧客要求早上8時將500個鬆餅送到其公司,譚小翠和全德弟就必須從午夜開始工作。第二天照常開檔,他們幾乎一天一夜沒合眼。他們不無感慨的說,那時候什麼都要做,早上做,晚上做,半夜也要做。

AJ Delight售賣的鬆餅用料新鮮高級,20種口味每天換著上架,吸引不少回頭客。
「真的度過了很辛苦的兩年,當時是一坐下就可以睡著,一邊洗盤一邊打盹。」
兩人辛勞創業,讓譚小翠的母親心疼不已,並希望他們重拾穩定的工作。但最終還是支持他們的決定,還為他們做飯、煲湯。他們的姐姐、哥哥等家人,也給予金錢或精神上的幫助。
夫妻之間的矛盾在艱苦創業中爆發,卻也讓他們看到彼此的閃光點,讓感情更進一步。
譚小翠說,跟先生一起做生意後,讓她看到對方更多優點。
「他對顧客很有耐心,會不厭其煩地反覆跟人解釋鬆餅的口味。我就做不到這樣,遇到這類顧客時都會交給他處理。」
計劃60歲退休 盼屆時有人接手生意
計劃60歲退休,一起去看雲捲雲舒。夫妻倆膝下無子,但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朝一日接過製作秘方和生意,讓他們可以安享晚年。
譚小翠說,先生喜歡養魚種花,自己想要去做義工。等退休後,他們就可以陪伴彼此做喜歡的事情。
「我覺得,在一起就是一種享受。他會很願意陪我去幫助別人,我也可以就這麼看著他種花一整天。」
曾在日本公司就職約10年的譚小翠,也想去日本旅行,看看富士山和櫻花,是她目前的願望。
「當然,我可能還會繼續研究烘焙。這是我的興趣,做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