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elen Hu
今天大寶收到了南洋女中的Innovation DSA Confirm offer (特長生錄取通知書,簡稱CO),用機器人編程robotics項目申請的。

作為一個學業成績中上水平,偶爾能超常發揮,也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特長的孩子,大寶跟那種某一方面特長一騎絕塵的孩子比起來,她沒法叫牛娃。 家長群里牛娃的天花板是三個名校CO,平時成績都是四科總分4分(寫到這裡幾乎留下了羨慕的口水,畢竟我娃的英文一科有時候就是4分)。
有朋友開玩笑說你家很幸運,其他DSA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特長,你們只培養了一年半(我家五年級才開始學robotics)。
我說不是的,從她3歲報了第一個幼兒舞蹈班開始,到11歲升上五年級這8年,我們前後學了十幾種興趣班,作為家長我們一直在致力於發掘她真正熱愛並且擅長的興趣去培養。
多多嘗試,並不是只為了準備DSA或者長大了吃這碗飯,而是希望她成年以後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感受到壓力時,會有個興趣愛好來得到一些愉悅和放鬆。
不是沒有努力培養,是大多興趣都是培養了個寂寞。相信很多家長送孩子學游泳也不指望成為下一個Schooling(中文名約瑟林,榮獲新加坡史上第一枚奧運金牌), 學籃球也不見得目標NBA,學鋼琴也不一定就是想成為下一個郎朗。
我跟娃爹經常在孩子們睡覺以後一起切磋奧數題,好方便第二天繼續教孩子,中年夫妻的夜生活也可以十分有學術氛圍,並不只是並肩刷手機的兄弟情誼。
作為一對雙雙拿過全國數學聯賽三等獎的爹媽,我倆努力培養的孩子,奧數比賽最佳成績是top43%。所以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在這艱難的進程中我倆培養出了深厚的革命友誼。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輪班上手教娃才刺激,一個頂不住了還有個堅實的戰友頂著,絕不互相抱怨。中年夫妻的感情總在一起對付娃中不斷加深升華。

*我家的寫字板,這樣教娃比較方便
到底用什麼特長申請DSA?
言歸正傳,2020年的時候,眼看著到了五年級,我必須在她學啥啥不行,大多玩票性質的一堆興趣和科目中,挑出能對DSA有用的再重點突擊一下。

*去年,孩子小五的時候,我就開始在朋友圈到處諮詢 本來覺得從小中文家庭氛圍下的孩子,好歹華文和雙語可以嘗試吧?她立馬給我一個surprise:高華作文和閱讀理解發揮失誤考了個不及格!於是趕緊送作文班突擊一下,PSLE可不能再出現重大失誤!英語從小一補到了小六,依然成績平平,於是語言類卒……
體育類早就淪落到強身健體的功效,小六她回來說曾經跟著鄰居阿姨學著玩的籃球,終於入選校隊了,因為疫情取消了所有比賽,生不逢時不外如是。
還可以考慮用來報考DSA的興趣就兩樣:繪畫和機器人編程。
繪畫是她堅持最久的興趣愛好,素描還是畫的不錯,這算是一個真正培養下來的興趣。於是我慕名去請教了一位繪畫DSA經驗豐富的指導老師,被告知至少要花五六個月去準備繪畫作品集,我們因為沒有經驗已經有點晚了。在PSLE已經進入倒計時的時候,這個準備時間成本很高。又打聽了一下top school每年招收的繪畫特長也很少,一兩個。大寶一直都是埋頭學,並沒有參加過什麼比賽獲過獎,唯一的獎是在British council 舉辦的繪畫比賽。我沒太大信心去投入巨大時間成本爭那一兩個名額,會更希望花時間在學習上準備考試,於是六年級增加了英文和華文的作文補習。




最終只能寄希望於在NK Robotics寓教於樂學的機器人編程,於是著手研究哪些學校有這個相關DSA。本來學這個也沒指望報DSA,純粹是玩的性質。這方面的DSA並不像傳統學術類、體育類、藝術類為眾多家長所熟知,我也是孩子學了以後才開始了解。鑒於我自己本科就是讀的工科EEE一直做機器人項目,這孩子學業上文科明顯不出色,藝術和體育細胞全無,未來學業、事業大機率走理工科道路。
從小娃爹一直帶著她動手搭建各種聯動機械類和大型電動樂高玩具,她對動手的項目還是很有興趣。學這個她的確玩的挺開心的,難得不用催促回家會主動做作業,畢竟學這個也就跟玩樂高差不多。老師們給了她很多的讚賞和鼓勵,讓她更有動力,十分符合興趣班的口號:「好未來,玩出來!」

到底申請那幾間學校?
最終我選了南洋女中的innovation,德明中學的STEM,都是華校,考慮到她高華還可以。最後湊數的報了萊佛士女中RGS的數學,因為離家近。
不出意外,RGS一點水花沒有,沒能入圍直接被拒。申請的時候我也沒有說報了很大的希望,屬於no harm to try,別浪費機會,也攢一次申請的經驗。
申請之前,我請機器人興趣班老師幫忙寫了好幾份材料,包括推薦信、大寶學過的內容總結、參賽經驗和項目介紹這些,然鵝最後發現都用不上。申請材料有很嚴格的字數限制,幾乎每一項只能一句話介紹。
最終我遞交申請,就是把大寶從小到大的各種獎項和參賽經歷分類按時間順序寫了個列表。當時還感慨:抱以厚望的機器人編程,居然最乏善可陳,因為學得時間太短了,一年多一點點,完全在拿項目介紹硬湊字數。
圍棋獲過的獎還更多些



收到入圍通知,做了什麼準備?
後來收到了南洋女中robotics的入圍通知,讓準備一個項目介紹,這才真正進入了正題。帶著決戰的決心,我要推著娃上陣打拚。不然以我家大寶的尿性,你通知她入圍了,她會直接原地躺平:「媽媽你放心,我肯定選不上!」
當時要求是介紹一個做過的項目,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如何克服,從中學到了什麼道理。形式可以是圖片或者視頻介紹,再附上250字的小作文。
選項目我就跟培訓老師討論了好幾次,老師推薦說做一個環保的:大寶做過一個自動播種機的機器人去參加比賽,最終比賽遺憾的取消了,但她當時畫了很不錯的海報有保留下來,可以加進申請材料。 之前比賽取消,機器人就拆掉了,大寶又重頭把機器人搭出來,調試了控制程序,在老師建議下從手動噴水壺換成了自動感應噴水壺(其實就是個感應洗手液噴壺),感覺鳥槍換炮了。我讓她把這個過程寫進了小作文作為克服技術難題的部分。
我們準備項目介紹就搞了好幾周,到最後幾天才弄好材料上傳。小作文寫到第五版才敲定(你永遠不知道我娃的腦洞會寫的多麼實誠,她一開始寫如何跟隊友吵架摔壞了機器人又握手言和重做的過程,十分誠實但是真的不行,只能反覆改),機器人裝置改了三遍,控制程序寫好後,還請技術指導審核優化了。
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都很厲害,我還沒學會Python但是小學生都會了。 項目視頻拍了三遍,我自己嘗試認真學了視頻剪輯,如何加特效,背景音樂等等。最終都沒用上,實在太麻煩了。最後,在指導老師建議下,拍了個特別樸實的:沒任何特效,平鋪直敘,孩子出鏡介紹項目,配了個後期字幕和大寶自己畫的海報特寫。
文字部分除了反覆修改的小作文,我也加上了老師之前寫的推薦信和項目總結作為附屬材料。
十分感謝大寶的老師們在這個過程中的付出,這都是他們在教學之餘提供的幫助。
收到面試通知,做了什麼準備?
因為十分投入的準備,就會有所期待。 經過蕉綠的等待,等來了第二輪面試通知。通知說要帶草稿紙、筆和尺子,感覺還要考試的樣子。我到處去問第二輪會有什麼,基本一無所獲。
機器人編程這個領域的DSA,貌似大寶的小學500人滿員的家長群,就我家一個在準備。有個孩子去年innovation考進南洋的朋友,給了我一些建議:這個領域申請的項目什麼樣的都有,所以沒有規律和參考價值,只能看孩子臨場發揮。
總之要積極發言,自信陽光才能給老師好印象。如果冷場,說不出話,磕磕巴巴,那麼通過的幾率就很低了。他們家去年也沒有筆試,只是面試,所以不知道準備筆試會考什麼。
於是,我報名了一個面試的講座,對於面試準備還是很有幫助的。常見的各種面試問題,大概如何回答和應對,講座都有指導。這個講座是中文的。同時,也收到大寶的英文補習班發的四份DSA面試「寶典」,我看了一下其實大人也適用,從如何提高表達技巧、正確的表達自己、自我介紹技巧、到常見面試問題,十分全面。
回來我就把講座老師的PPT列印出來和英文寶典一起對照學習。在整個講座過程中和復盤迴放講座視頻中,大寶和我都做了很多筆記。
光嘴說我覺得遠遠不夠,所以讓大寶把絕大部分問題寫下自己的答案,對照講座的答題技巧一起研究如何改善答案,再背誦下來。
期間,無數次被娃各種胡說八道和十萬個為什麼氣到七竅生煙。
我們又一直不停的去查資料,比如她說偶像人物要跟我一樣放居里夫人(她也看過居里夫人傳)。於是我們去查居里夫人的生平和成就,特殊歷史時期女性受教育和就業如何受到各種限制。
比如她這個項目是節省人力做自動播種綠化,緩解全球變暖問題,那麼我們還得去查氣候變暖的危害和原因。如果給你選一樣技術去改善學校環境,你會選什麼項目,為什麼?這些都要去了解新科技。

另外就是,我們申報的兩所學校網站,e-openhouse視頻都看了好多遍,讓孩子了解報考學校的歷史、強項和文化。這些查資料的過程,的確十分長見識。後來在德明的STEM考試中,對於科技訊息問答也有幫助。
這些面試問答我們準備了好幾輪:
第一輪在我跟她口頭討論,吵吵鬧鬧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