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稅收制度改革,何去何從?
數年來,由於新加坡友好的稅收政策,使得大量財富及富豪流入獅城,但近期新加坡政府對富人的態度或將「變臉」?
當地政府為何突然考慮提高富裕人群稅率?具體將從哪些方面加徵稅費,對富裕人群影響有何?小編就與大家一一講講。
新加坡擁有成熟的稅制體系
一直以來新加坡是享譽全球的低稅制國家,但是稅收對當地政府還是至關重要的。政府會根據全球經濟情況不斷的改革與調整,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和成熟的稅制體系。目前,新加坡存在的稅種有所得稅(包括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消費稅、關稅、房產稅、印花稅、博彩稅、機動車輛稅、以及其他稅種如外籍工人稅、年度噸位稅、水資源保護稅和開發費。

長期以來,新加坡以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透明的法律機制和監管制度,以及對資產和客戶隱私的保護,獲得了富裕人群的青睞。

疫情爆發以來,新加坡政府對本地人們進行了多次,且多樣的津貼補助,以幫助人們度過當下高通脹時期的正常生活。
近期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現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下任總理黃循財 Lawrence Wong 的觀點。
在8月15日的採訪中,黃循財先生提到:「我們要打造一個公平的系統,每個人都要繳納某種形式的稅款,但是那些財力更雄厚的人——富人與收入更高的人,當然需要繳納更多。
為打造這個系統,不僅可以通過稅收系統實現,還能以政府的分配來實現,確保政府支出是能夠真正幫助到低收入、更有需求的人的。」

新加坡現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
而且,他曾經也在去年10月的經濟圓桌會議上指出,新加坡財富稅制度的任何擴展都必須以 "增加我們的收入彈性而不損害我們的整體競爭力 "的方式來進行。
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新加坡確實也在審慎地修訂稅收制度。新加坡財政部於2022年2月發布了以「攜手開拓前進路」為主題的2022年財政預算案。該預算案在稅收部分強調——新加坡要建立一個更公平、更具韌性的稅收制度(Build a Fairer and more Resilient Tax System),以便更好地支撐不斷增加的開支與需求。
政府將從四個方面增稅
具體來看:
個人所得稅
今年2月,黃循財在2022財政年預算案聲明中宣布,從2024估稅年開始,最高個人所得稅率將上調:
應繳稅收入從32萬新幣以上至50萬新幣,個人所得稅邊際稅率保持在22%;應繳稅收入50萬新加坡元以上至100萬元,邊際稅率將從目前的22%調高至23%;應繳稅收入100萬新加坡元以上,邊際稅率從22%調高至24%。

而這一增長將影響最高1.2%的個人所得稅納稅人,並將每年增加1.7億新元的稅收收入。
財富稅
財富稅是新加坡稅收制度的重要部分。除了創造收入外,其還有助於將一部分財富存量再循環到經濟中,以此來緩解社會不平等現象,並達到抑制房價和控制車輛數量的目的。
目前,新加坡目前對財富徵稅的方式主要是——房產稅、印花稅和機動車的額外登記費。住宅或機動車的價值越高,稅率就越高。本次財富稅的改革著眼於房產和豪華車,除了上述所說緩解社會貧富差距問題,也是為了抑制新加坡最近兩年過熱的房產交易和豪車交易。
房產稅
根據預算案,房產稅從2023年起將分兩個階段調整:
對於非自住型住屋的屋主須繳交的房地產稅從目前的10%至20%,2023年調高到11%~27%,2024年調高到12%至36%。這意味著住屋年值(annual value)為15萬元的非自住型大型洋房,屋主每年須支付的房地產稅可達4.32萬元,較目前的2.4萬元,增加了1.92萬元,增加了80%。
對於自住型住屋,住屋年值超過3萬新加坡元的部分,房地產稅從目前的4%-16%,調高到6%-32%。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Ravi Menon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Ravi Menon指出,從歷史上看,世界範圍內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一直是由房地產投資推動的。「在新加坡,如果私人住宅的價格漲幅持續超過公共住宅的漲幅,財富不平等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即使程度不及許多其他國家。」
汽車附加註冊費
隨著財富和富豪加速流入獅城,帶動了豪車的交易。新加坡將為抵岸價(Open Market Value)超過8萬新幣的車輛,增設額外的附加註冊費級別。超過8萬新元的部分所須支付的附加註冊費將是抵岸價的220%。
這次稅收制度改革,完全沒有提到遺產稅、資本利得稅和分紅稅,這些在新加坡都是不征的。其實,相對於個人所得稅和房車稅,移民新加坡的高凈值人士最關心的無非是這三項,畢竟這些才會對他們的資產保值、增值產生實質的影響。
從以上的稅收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以及政府的改革邏輯上,我們不難看出,一向以睿智、理性、務實著稱的新加坡政府,在對待稅收制度上,尤其是高凈值人士特別敏感的遺產稅、資本利得稅和分紅稅是非常審慎的;而對於個人所得稅、房車稅的調整,其目的還是以穩固國內物價、保障民生為主。相信這也是每一位生活在新加坡,以及未來想要移民來新加坡的人們希望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