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嗎?新加坡總理在今年的國慶群眾大會上在線催生?他說,新加坡不缺房子,缺的是Baby... 但是,10月10日,新加坡2021年度《婚姻與生育報告》顯示,20%的年輕人不打算結婚,當然更不計劃有孩子。
無結婚打算的年輕人的占比,從十年前的14%升至2016年的17%,進一步升至2021年的20%。

打算結婚的受訪者占80%。這些受訪者當中,14%認為在結婚之後,家庭重要;7%認為事業重要;75%認為家庭和事業都重要;4%表示不知道。

這些比例與2016年、2012年調查報告相似。

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在3017名年齡介於21歲至45歲的已婚人士的調查中,35%認為,理想狀態是生育三個或更多孩子,但是,計劃生育三個或更多的人數比例降至25%,而實際上生育三個或更多的只有15%。

在另一極端,同個人群當中,2%認為不生孩子最理想,計劃不生的人數比例則是4%,而實際沒有生育的高達23%。

換句話說,在實際沒有生育的23%受訪者當中,只有4%是本來就沒有計劃生育的。
已婚人士不想生育的原因: 費用、壓力、公私難以平衡
在已婚受訪者當中,不願生育或不願多生育的,主要原因如下:64%認為財務負擔過重,49%認為在新加坡養育孩子壓力太大,34%認為工作和家庭難以平衡,17%認為缺乏幫忙照料孩子的輔助機制、14%是懷不上,還有50%是認為自己孩子已經夠了,不需要再生育了。
什麼情況下會考慮多生一個
48%認為,感覺財務有保障,就能考慮多生一個;41%認為順其自然,該懷上就生;33%表示自己將來計劃生就生;31%認為自己能平衡家庭和工作需要時就生;28%認為,想給孩子添個弟弟妹妹時就生;18%認為,能夠找到幫忙照料孩子的輔助機制之後就考慮生。
單身人士不想生育的原因: 財務負擔過重、沒時間沒精力
在單身受訪者當中,即便將來結婚也不願生育的,主要原因如下:89%認為養育孩子財務負擔過重,81%認為沒有時間和精力生育孩子,79%表示未來收入未有保障,77%表示自己不確定有無能力養育孩子,71%表示無法平衡工作與家庭。

(圖源:pixabay)
40%受訪者認為母親該全職照顧孩子
在已婚受訪者當中,99%認為父親母親都有同等的照顧孩子的責任;40%受訪者認為母親該全職照顧孩子,在2016年的調查訪問中,這個比例高達56%,換言之,越來越少人認為母親該全職照顧孩子。

(圖源:pixabay)
越來越多網友成眷侶 而同學越來越難成為戀人
在2848名單身受訪者當中,半數人有約會對象,半數沒有。
在有約會對象的受訪者當中,29%是在網絡和社交媒體上互相認識;相對來說,2016年、2012年這個比例只有13%、7%。 21%是在學校認識,2016年、2012年分別為26%、30%。

(圖源:pixabay)
看來,越來越多網友成眷侶,而同學越來越難成為戀人了。
通過朋友認識的有18%,2016年、2012年則分別為27%、32%。看來,朋友越來越不給力了。
在工作單位認識的有16%,2016年、2012年則分別為20%、21%。
在社交、休閒場所認識的有9%,明顯高於2016年的5%和2012年的4%。
在沒有約會對象的受訪者當中,62%曾有戀愛經歷,38%沒有。
在沒有約會對象的受訪者當中,58%歸咎於自己社交圈子太小,57%說缺乏認識異性的機會,48%願意順其自然,37%說專心工作或學習。
在社交活動上認識或朋友介紹 這個方式感覺較為自然舒服
在2848名單身受訪者當中,90%認為在社交活動上認識潛在的「另一半」,感覺較為自然最舒服,88%認為朋友或同學介紹較為自然舒服,82%認為是同事介紹或工作上認識,66%認為是宗教場所中認識。
儘管實際上29%受訪者是通過網絡認識,但是,認為網絡上認識較為自然舒服的,只占60%,比前面幾項都低。
另外,認為通過婚戀網站介紹、婚姻中介介紹、父母介紹、親戚介紹而感到自然舒服的,分別為58%、44%、39%、37%。

(圖源:pixabay)
如果你在找對象,或是在幫朋友、幫孩子找對象,那麼,也許要考慮一下策略了。應該多創造機會讓ta外出參加各自社交活動,多認識朋友,實在不行,下班之後跟同事多混圈子也可能有些機會。
父母介紹、親戚介紹是最不受歡迎的方式。如果實在要用這個渠道的,務必注意方法和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