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大師父詢問我是誰,爸爸告訴他這是我的女兒,我媽媽也在一旁確認。他們告訴大師傅:「這個孩子你要好好養育,將來她不尋常,他將會幫助很多貧窮的人,也會幫助很多出家人。」
這件事之後,我回到家裡,爸爸告訴我不要過於慷慨,一出手就是10塊錢,要知道10塊錢的價值。他解釋說我們家裡有三個傭人,其中一個負責煮飯月工資5塊錢,另一個負責家裡的打掃工作月工資6塊錢。我給大師傅的10塊錢相當於一個傭人一個月的工資,爸爸覺得這樣做太過慷慨了。我當時便跟爸爸說,我可以去幫忙抬東西,用打工掙來的錢還給他。
在打工的過程中,我扛了5公斤及10公斤的米、蝦米等東西。我發現工人們都是用布將東西綁在肩膀上,有些物品很重,可能有幾十公斤重。我也學他們一起扛,認真地工作,直到賺到足夠的工資交給爸爸。然而,這段經歷讓我明白了錢的重要性,同時也為我日後的慈善之路奠定了基礎。我發誓將來要做慈善,用我的財富幫助那些貧困的人們。這個誓言從那時候就已經在我心中生根發芽。
您個人的慈善價值觀是什麼?
我覺得慈善的本質不僅僅是一個問題,而是一種內心深處的回應。我父親曾是抗日軍,在那艱難的年代,我們家鄉1942年受到日本的侵略,我們都不能點燈,怕被敵機發現。我們每戶人家都製作了高高的床或板凳,大家躲在裡面睡覺、學習、工作,全外面一片漆黑。我們家幾位抗日軍成員,他們在裡面寫文章,而我們小孩子就幫忙印刷,媽媽也參與其中。每天媽媽還用腳踏車把傳單悄悄送到外面,幫助抗日的工作。
然而,有一天我被日本人抓住了,籃子裡裝滿了傳單。媽媽知道後,把我放下來,請求旁邊的人帶我回家,因為我不能跟著她。我親眼目睹了媽媽被日本人抓走,遭受折磨,那一幕讓我心痛不已。1949年以後,我們一家慢慢恢復生活,店鋪重新開張,但所有的東西都被掠奪一空,我們只能一點點重建。那時,媽媽吃飯時總是坐在一邊,我很不理解。後來才知道,她得了肺結核,怕傳染給我們。
於是,我心懷感恩,獨自去拜見觀音菩薩。我請求觀音菩薩延長媽媽的壽命,願意自己減少一碗飯來供奉她。自那時起,我開始習慣只吃一碗飯,多年來從未增加過一口。我許下心愿,無論何時看到有人辛苦或困難,我都希望能幫助他們,減輕他們的負擔。我並不完全理解這是否屬於慈善,但我知道我內心深處的承諾。
我最尊敬媽媽的一個舉動是她從不說「不」。那個年代,我們家非常貧困,東西都被日本人搶光。但是即使我們自己都沒得吃,媽媽仍然借給那些來求助的人。她認為,那些人一定比我們更需要幫助,我們應該盡力去幫助他們。她總是堅信,善行之後必會有善報。
可以分享一下您對生命的理解與看法嗎?
生命無常,所以我選擇不過多思慮未來,而是專注於當下。我將每天看作是寶貴的禮物,珍惜每一刻。人生瞬息萬變,我們無法預知何時結束旅程。因此,我不願將精力放在擔憂上。我選擇過好每一天,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去考慮太多未知的東西。忙碌的生活也讓我忘記了一些小病小痛,因為我專注於前行。這是我的人生觀,活在當下。
可以與我們分享一下您跟善濟醫社的緣分嗎?
我認識善濟醫社幾十年了,我尊稱卓主席為大哥,我很尊重他。幾十年前我們去台灣的一次經歷讓我深感他對我的重視。他點亮了一盞燈,寓意著長命百歲希望我能幫助更多的人。從那時起,我也常常點燈祈福給他,不論是大法會還是其他場合,尤其是最近聽說他身體不舒服,我擔心他太過操勞,事務繁忙,而我的祝福之燈也因此更加頻繁地點亮。
有些師父認為我在這個世間是難得一見的人,卓順發和我一樣,我們都做了很多善事。他的人際關係比我更廣泛,運氣也更好,而我並沒有這樣的條件。儘管如此,我仍竭盡全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雖然這兩年我的收入下降,但我每年仍投入五六十萬來資助學生讀書。這兩年對我來說確實有些辛苦,本來我不敢冒大風險,但為了幫助更多人,我不得不進行一些高風險的投資。雖然幸運地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我仍需小心謹慎,俄烏戰爭對我產生了巨大影響,戰爭的發生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影響,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特別是對那些大投資家而言,影響更加深遠。
您跟卓順發太平紳士相識多年,您覺得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是一位非常大方、善於交際的人,而且由於他的交際,他才能把善濟醫社發揚光大到今天,他不簡單。有時我會跟他開玩笑,我知道他對善濟真的付出了很多心血,非常努力,做了許多事情。但與他相比,我覺得他的命運比我更好一些,因為他能夠迅速組織一大幫人來支持慈善事業。相比之下,我比較辛苦一點,如果有困難,我就自己去努力,很少向他人募款,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出資。不過,這就是我特有的方式,大哥的命運可能相對比較輕鬆一些,我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每一份善舉都是從我的口袋裡拿出來的,所以相比之下我可能辛苦一些。
您有什麼話想對卓順發太平紳士說?
我希望大哥不要過度操勞,雖然他在慈善方面非常成功,但我們都應該注意不能一直不停地奔波,過度的努力可能會損害健康。因此,我建議他還是要注意照顧自己,保重身體才是最重要的。你我都有幫助他人的心愿,世界上需要像你我這樣的人,能為貧窮的人提供更多的幫助,讓他們能夠擺脫一些苦難。
我的心愿就是祝願每個人身體健康。請大哥也不要過度勞累,也不要過度拼搏,要適時地靜下來。我們可以保持努力,精神飽滿地迎接挑戰,但總有一天需要冷靜思考,不要過於衝動。保重身心健康,感謝你為慈善付出的一切。我希望善濟醫社能夠繼續發揚光大,現在馬上芽籠總部即將開幕,已經足夠了,用它來幫助更多的人。你已經付出了足夠多,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要幸福地生活,畢竟我們都已經不年輕了。再次感謝你,祝福你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福壽綿長。
關於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
卓順發太平紳士
2022年,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卓順發太平紳士出版了第八本勵志心語分享《四季匆匆,春天太短》,以自己的感悟向社會大眾輸送正能量。卓順發主席說:幫助一個人,等於幫助一個家庭,任何一個人生病,一家人的心情都會受影響,我們的使命就是幫助病人離苦得樂、解除病痛,創造健康幸福快樂的家庭,和諧社會。而這些也正秉承了善濟一直以來的慈善精神:尊敬的信念、尊敬的方式、尊敬的態度、尊敬的行為,是慈善最好的尊重基礎。
2014年,卓順發太平紳士榮膺DYMM Sultan Mahmud Badaruddin lll, Sultan Palembang Darussalam蘇丹殿下賜封拿督斯里勛銜。
2015年,卓順發榮獲新加坡總統志願服務及慈善事業獎(PVPA),這是表彰其為新加坡慈善事業作出成就和貢獻的最崇高獎項。
2019年獲《福布斯亞洲》雜誌評選為亞洲慈善英雄,這是表彰那些長久以來在亞太區在慈善方面的卓越人士,當中包括企業家、億萬富豪和演藝界明星,這些人士投入心力幫助解決區域間面對的各類難題所做出的努力與貢獻。
2023年4月18日,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新加坡慈善家、新加坡名人、名作家卓順發先生獲哈莉瑪總統委任為太平紳士。

新加坡哈莉瑪總統為卓順發太平紳士頒發委任狀。
哈莉瑪總統今年委任78名社會賢達為太平紳士,其中44位是首次擔任太平紳士,有21人已經擔任太平紳士超過十年。目前新加坡一共有185位太平紳士。太平紳士(Justice of the Peace)這一稱呼來源於十二世紀的英國,簡稱JP,不是官銜,由獅心王理查一世創立。新加坡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現在也是大英國協國家之一。本地的法律體系很大程度是沿襲了英國的法律體系,所以新加坡也承襲了太平紳士的制度。起初是國王授封守護和平的騎士,現在是政府授予有信譽的民間人士,擔任維護社區安寧的工作,成為騎士的要求很高,需要能文能武又禮貌,故譯作「太平紳士」。

這是卓先生第二次受委太平紳士,這項委任再次肯定了他在慈善、公益、專業、公共社會領域的顯著貢獻。

2023年5月4日,他十五年來肩負主席重擔,並且不領任何薪酬,榮獲「行善品牌( Brands For Good)「獎冠軍,這代表了由卓順發太平紳士領導的善濟醫社慈善事業再獲社會大眾的肯定。

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卓順發(左二)今早從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右二)手中接過「行善品牌」獎項。
由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主辦,鳳凰衛視協辦及製作的《第17屆. 2022愛心獎頒獎典禮》,於12月11日(星期日)下午4時在香港主會場鳳凰衛視大埔總部、北京鳳凰中心分會場同步舉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位得獎人、華人公益領袖匯聚一堂,共襄盛舉,一同見證各得獎人為慈善奮鬥的事跡。
新加坡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拿督斯里卓順發太平紳士,BBM(L),PVPA是唯-海外獲獎人,也是新加坡第-位獲獎者,他親臨香港出席頒獎典禮,以實際行動響應「愛心獎」的精神,將17萬美元獎金(約23萬新元)捐回給主辦單位作為擴展慈善事業。

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副主席劉李麗珉(左)、陳趙滿菊(右)為拿督斯里卓順發太平紳士 BBM(L),PVPA頒發「第17屆2022世界華人愛心獎」。
關於善濟醫社
作為非盈利的中醫慈善平台,善濟醫社常年1000萬左右的營運費用來自各階層熱心人士的慷慨捐款,而善濟的病人大部分來自低收入家庭。每十元善款可以惠及來自低收入家庭的1個病患人次到善濟醫社問診、拿藥完全免費;為1個病患減輕病痛,延年益壽,同時也等於幫助了整個家庭的全部成員,讓他們離苦得樂,創造幸福美滿家庭,和諧安樂社會。
一直以來卓主席都大力提倡:寬容、大愛、慈悲、感恩和奉獻這五大文化價值觀。卓主席曾說過: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值得被理解、被認可和被尊重的,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在生命的最初,我們都是心中有「善念」的。

善濟義務執行主席卓順發太平紳士與善濟醫社總部新大樓合影,致力打造「善良之都」,善濟2千萬購新大樓!
善濟醫社位於芽籠6巷208號,作為未來服務大眾的總部大樓正在進行內外部的裝修。為了大力拓展慈善事業,創造和諧社會與幸福、健康家庭,致力於打造新加坡為「善良之都」,善濟正積極展開籌款活動。
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卓順發太平紳士受訪時透露,慈善事業是五千年歷史優秀中華文化的一種光明、使命與內涵 。他感謝社會人士的支持,也提到此大樓的初衷是為了延續慈善教育,盡心盡力服務社會大眾。

新大樓共有五層樓高,大樓占地面積是5094方尺,總樓層面積達1萬1722方尺。地下層是車庫。
第一層將設有關懷和分享活動區,可接待社區的年長者做健康檢查,如中醫諮詢,藥物、針灸和推拿治療,提供自助餐、娛樂節目和禮品,與居民和年長者分享交流。
大樓設有接待諮詢、捐款捐贈、領取禮品物資等相關事宜的接待處、直播間和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免費剪頭髮的理髮室。
第二層將會是多功能活動中心,由小房間組成,可舉辦小型活動,如會議、研討會、分享慈善教育的課程等,整個區域可以開放舉辦展覽。還有弘揚中華慈善文化的歷史走廊、多媒體播映室、播放電影或者宣傳片、兒童娛樂區、咖啡廳交流站等等。
第三層是善濟醫社的辦公室與會議室。
第四層則是一個公共區域,包括空中花園活動中心、一個可容納60人的多用途室內活動室、來賓接待處及一間展示著善濟百年事跡的歷史走廊。
通過歷史走廊的展示,弘揚中華慈善文化,讓大家了解善濟的文化、精神和理念,使先輩們所留下的珍貴經驗得以傳承至下一代,讓慈善在新加坡的社會裡蒸蒸日上。
四樓露天活動區域的設計,以綠色為主,想營造一個空中花園的氛圍,給同事們和訪客一個舒適的環境聚集和交流。
新大樓的部分地方是讓大家共享的,歡迎不同的慈善機構或中醫機構來合作,一起研究和分享慈善事業,並把新加坡的慈善事業擴大、做善、做美、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