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藝前校長、文化獎得主林友權前晚病逝

南洋藝術學院第二任校長、文化獎得主林友權前晚10時15分病逝,享年93歲,遺下太太與四男四女。
林友權遺孀徐美燕(56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林友權在8年前已診出末期前列腺癌,醫生估計剩兩三年壽命,但他注重飲食,半年前身體才退化,腎衰竭,上個星期跌了一跤導致盆骨裂,進入國大醫院治療至逝世。
林友權獲悉患癌後,仍堅持飛往南藝在巴黎的藝術家入駐空間作畫。徐美燕說,林友權一生執著於畫畫,從不會停筆,即使他雙腳乏力,也由兒子背他上古樓畫室的工作室,半年前才少去。
1928年在中國廈門出生的林友權是南藝前身——南洋美術專科學校創辦人林學大的兒子,10歲與家人定居新加坡。他在1950年自美專主修西畫畢業,留校教畫,在1958年赴英國切爾西藝術學院考獲版畫文憑,並在市政廳音樂戲劇學校上聲樂與音樂理論課。林學大在1963年逝世,林友權繼承父業,任校長至1979年,教學至1994年,獲南藝頒髮長期服務獎。
南洋美術創辦之路篳路藍縷,林學大時期經濟窘迫,林友權接手時雪上加霜,1973年底通過報界宣布面臨關閉危機,後在校友捐獻作品辦義展和董事鼎力下,籌得十幾萬元渡過難關。林友權在南藝慶祝80周年時曾說:「從沒放棄!哪裡會放棄?要堅持的美術教育工作一定要做。再怎麼辛苦也要做下去。」
林學大創辦的廈門美專戰前已關閉,而南藝生存至今,是新加坡與東南亞美術教育的中流砥柱。曾任南藝院長的何家良說:「現在南藝獲得政府資助,有光明的前途,將要辦成大學,但以前的經營是很不容易的,我也盡點綿力協助。林友權是恩師,對美育工作很負責,教學非常認真。我上美專第二年,他教油畫講解細心,而我和同學上課的情景也給林老師畫入畫里。」
林友權說過,美術是藝術的一種,甚至可以代替宗教獨立存在。他擅長木刻版畫、裸體畫、水墨畫、油畫、峇迪畫、雕塑等,2011年獲頒文化獎。他在1956年與同仁創辦赤道藝術研究會,1966年參與「六人木刻展」,隔年參加第一屆新加坡雕塑展,1980年獲頒總統公共服務勳章。
林友權為新加坡三任總統尤索夫、薛爾思和王鼎昌作雕像,也為父親塑過三次像,一座真人大小的林學大銅像矗立於南藝林學大展廳前,2011年也為「新、中兩國藝術交流展」在中國廈門美術館展出,呈獻另一座林學大銅像。林友權自2003年開始辦個展,最後一次個展是2015年的「景異」。南藝在2010年辦「不知足的恩賜」林友權回顧展。
治喪處昨天傍晚5時設在武吉巴督25街大牌288A,弔唁須註冊,星期四下午5時在萬禮火化場火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