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韓明惠來新加坡的第10年。
曾經,她是中國海爾集團的部門經理;如今,她是新加坡學校校長。可能你會說,這有什麼嘛,差距不是特別大呀!但是當你看過她艱難的轉變之路後,你會對她豎起大拇指。

先說一下社會背景:
這些年,因為求學或工作等各種原因,從中國到新加坡來的新移民,成為新加坡社會一類獨特的人群。
一類人是自己追逐更適合的教育和職業發展機會,還有一類,是因為家庭的原因,陪伴家人而來到新加坡。用新加坡移民局的術語,可能更好解釋這群人:DP、LTVP、陪讀媽媽准證等等。
在生活中,常見的是因婚姻獲得身份的主婦,包括陪孩子讀書的陪讀媽媽。
她(他)們,因為陪伴另一半或孩子初到新加坡,有的在不知道新加坡有沒有適合的工作崗位時,放棄了在中國小有成就的事業,投入新生活。韓明惠就是其中的一員。

韓明惠在南京海爾集團享受的是國企待遇,因為業務能力強,很快就升職加薪,工作也應付自如。
然而,丈夫從新加坡本地大學畢業後,一封待遇優厚的offer改變了一切。
考慮到夫婦不能長期分居,韓明惠決定支持丈夫,放棄中國事業,來到新加坡。
來到新加坡,人生地不熟尚可克服,但是離開了自如的中文母語環境,在英文社會裡,能力大打折扣,就算做了足夠的心理建設,在原來的專業領域自降幾級求職,都未必能如願。
韓明惠也深深體會到這種不易。
因為英文不好,她難以勝任曾經的財務工作。在巨大的落差感里,她安慰自己母語好也是種優勢。在中國人人都會的中文,到了國外,就可能是一項足為人師的專業技能。
與那些苦苦尋找原工作,不滿意社會地位與薪資,放棄就業的家屬們不同。韓明惠選擇改變自己,積極順應新加坡就業環境。
新加坡對於華文老師需求很大,於是她給本地小孩做華文家庭輔導,在小型華文機構開始做代課老師。
很快,她便發現,會華文和教華文完全是兩回事。在財務方面做大主管、母語華文的她,卻在教育領域顯得非常生疏。如何跟孩子們溝通,如何制定優質教案,怎麼引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全方位訓練,都成為了問題。

KLC的教育讓她更懂得如何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快樂學習。
一向追求優秀的她,覺得自己沒有進行過專業訓練,無法達到自己心目中應有的水平。干一行愛一行,即使旁人看來「降格」成機構老師的她,依舊想成為行業的領頭羊。
於是,她2010年報名了KLC智源教育學院的華文教育系列的大專文憑課程。在2010-2012年,辛苦工作之餘,她修讀了若干門華文教育相關課程,包括華文教學課堂管理與激勵法、第二語言教學心理學等……

修讀華文教育相關文憑的經歷,讓她真正掌握教育學的相關知識,懂得了在華文聽說讀寫方面應該怎麼進行教學訓練。她覺得,這才算是她成為專業教育工作者的起點。
她的薪水隨之上漲,轉而進入了行業內更好的學校任職。
在有了教育專業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後,商科出身的她在金文泰開了自己的學校。十年的教學經驗,加上KLC智源教育學院專業訓練,讓她的學校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有敏銳目光的她,拓寬了更多的教學科目,比如華文拼音、華文口才、華文珠心算。為當華文老師學到的知識,被她活學活用在跨學科的教學上。

韓明惠也想對初到新加坡的朋友說,不要氣餒,一點點找到最適合的職位,發展自己,也會有不錯的職業生涯。
不一定都要像韓明惠自己創業,而是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能力的優劣,揚長避短,減少職業轉換期的痛苦和不適。
不為自己的英文差而懊惱,也不忽視自己中文深厚功底的價值。
中文好,要充分的「揚長」,進入華文教育領域,那麼加上一個教學相關學術經歷,是增值的有效策略。
KLC智源教育學院全新推出的「高級華文教學大專文憑課程」,就是這樣一項針對新加坡社會對華文教育的需求設計課程。

涵蓋了新加坡本地華語特點,規範的華語語法(字、詞、句、段等)要求,還結合了中國國家級華語標準化評估考試系統(對外漢語水平考試、普通話水平測試)等。雖然新中兩國都用華文,其實還有不少微妙的不同。對比一看,是學問,也是趣味。
如果你對課程感興趣,歡迎來宣講會看一看。
高級華文教學大專文憑– 說明會
日期/時間
2018年9月27日(本周四),晚上7點-9點
2018年9月29日(本周六),上午10點-12點
地點
多美歌校區
36 Prinsep Street, #03-01 S(188648)
需了解更多詳情可撥打電話 6337 8338 或電郵[email protected]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