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驚蟄剛過時,使我聯想起六七十年前街道上已經消失的「街景」,這「街景」還可以通過一張舊照回顧。照片是在恭錫路、水車路,前東方戲院及印度廟對面的三岔路口拍攝的。畫面中很多人正在「打小人」,據說要在煞氣大的三岔路口「打」,最靈驗。

▲人們在街邊「打小人」
(譚家聲供圖)
「驚蟄」是農曆24節氣之一,是蟄伏中的萬物被春雷驚醒之日,各種齷齪污穢之事物,連同卑鄙小人等開始他們缺德敗行的活動。所以趁著驚蟄日去「打小人」,可免被陷害。「打小人」儀式也可全年都進行,如曆書(廣東人叫通勝)所記之「除日」或農曆每月初六、十六、廿六日 (陰數、陰日)。
捨得花錢者,還會請來懂得「打小人」程序(如焚香燭冥紙)的「專業」拜神婆(很多是東莞老婦)或道士代辦。他們把該「小人」的姓名、生辰八字寫在剪成人型的紙上(小人紙)、加上照片、衣物等(如果有的話),接著念念有詞,請來神明,裝模作樣,煞有其事,然後用香支當鞭,或是以木屐、鞋底去敲撻小人紙,以表鎮壓。只聽拜神婆喃喃自語: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得透(呼吸不順暢),打到你成日牛牛逗逗(整天無精打采),打過小人行好運、打過小人發大財……
一般上,要「打小人」之人,認為該「小人」妨礙到他們前途或「錢途」,害得事業不順利或是做事無成。有人感覺被「小人」讒言中傷汙衊,但是又沒有勇氣面對面公開對質,心中充滿怨恨,無處發泄,在「有冤無路訴」情形下,惟有尋求打小人「專才」幫忙。
其實,這也是一種心理療傷的辦法。打完小人後,怨恨情緒得以發泄,心理獲得慰藉,舒暢得多,猶如阿Q的精神勝利法。
雖然本地各處街頭,包括丹戎峇葛的金蘭廟「打小人」儀式已經消失多年了,聞悉如今不必出門,還可在網上虛擬「打小人」!可見這一習俗,已經「與時俱進」,融入了科技元素。
(作者為本地知名醫生兼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