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公布,新加坡鄰里糾紛一年9萬起,平均每天80起
- 在新加坡,噪音、雜物堆積、二手煙等問題最容易引起糾紛,目前新加坡已有相關條例遏制不文明行為,違者或被處以罰款
- 新加坡有鄰里糾紛仲裁庭,如果調解無效可以填表請求更多幫助
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擁有一個好的鄰居會讓你的生活幸福指數和社區歸屬感上一個檔次,但如果遇到地獄級鄰居……那真的是人生的一大噩夢!
在新加坡過去的三年中,政府各部門每天收到的鄰里糾紛的投訴,只噪音這一項就高達9萬起,平均數量達到了每天80起!
其他的糾紛包括等等各種原因發生的糾紛,諸如此類五花八門:
晾曬衣服
走廊擺雜物
住家養寵物
門口燒紙
精神不正常狂躁表現
抽煙或散發難聞氣味
偷竊

噪音污染!都沒人管嘛! 新加坡
近期在社交平台上,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住在HDB中,遇到「噪音狂魔」惡鄰的痛苦經歷。
他自九個月前搬入新BTO的HDB之後,生活就陷入了噩夢;因為樓上的鄰居在完成裝修入戶之後,已經連續6個月不斷發出砰砰捶打的噪音。
如果是白天上班的時候發出噪音也就算了,但這家人總是在晚上8點到早晨7點之間的夜晚時分製造噪音。
最可怕的是噪音常常在午夜12點、凌晨3-5點之間突然響起來。

這位網友描述,這種噪音聽起來不是普通的腳步聲,如果只是普通的腳步他還能容忍和理解,但是這種噪音就像是一個人正在練習踢踏舞;頻率高且分貝大且有一定的節奏。
而最糟糕的不僅是噪音,更是鄰居抵賴並拒絕溝通的態度。
剛開始時候對方採取否認的態度,表示深更半夜誰家沒事兒跳踢踏舞啊,都哄孩子睡覺呢!
之後網友錄下了噪音的視頻播放給他們看,並送家用拖鞋建議他們使用,還提出建議,希望他們能放泡沫塑料地墊降低噪音。
但對方直接採取了「你侵犯了我生活自由」的態度直接表示了明確的拒絕,並反過來質問網友:
「你這是要求我們別在自己的房子裡走動麼?你別想強迫我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兒,你這就是在干涉我們的私人生活!」

示意圖
這個噪音糾紛其實已經算比較輕的了,至少從影響範圍來說只有直接下方的一戶人不勝其擾。但新加坡有一位專門以「製造噪音為樂」的女子,被稱為「地獄鄰居」。
其惡劣程度導致整個大樓的8個樓層的居民都受到波及,警方每天都會接到有關這位「地獄靈鄰」的投訴!
這位婦女妥妥的噪音製造永動機!身邊一切可以發出聲響的物體都是她的「武器」,包括:
重重摔門、拖拽椅子、猛敲地板和牆壁、當然還有24小時大聲播放收音機。

圖源:早報
樓下住戶指著樓上噪音來源忍無可忍
總之她產生噪音就和社畜身負KPI一樣,不把周遭鄰居騷擾到精神崩潰決不罷休,而且越到晚上聲音越大!
從鄰居錄製的視頻和音頻片段來看,她會在凌晨1點、3點、4點、6點和8點播放喧鬧的音樂,在半夜大聲關門,圖的就是個午夜凶鄰不嚇死人算她輸的節奏。

圖源:Unsplash
這位婦女的戰績也相當顯赫!從她2014年開始居住在榜鵝的期間,導致六民住戶被迫搬走。
之後再2020年,這位「地獄惡鄰」搬到了紅山,又導致了一名住戶不勝其擾搬走。
最讓人無奈的是,雖然鄰居多次報警,但警方都表示對她指控的所有罪行都不能將其逮捕。
而且如果想要和這位婦女進行交涉,還會引來她的破口大罵!

圖源:新明日報
如何才能對付這些噪音惡霸鄰居?
評論區中可以看到,其實很多網友都表示了「投訴了也無用」「無法解決」「只能搬走」的無奈。
也正因為這份無奈,很多人提出了相當……emm……椰子不建議使用但也可以列出來供各位參考(不是,劃掉)娛樂的解決方式。
1、以牙還牙以口還口之道

「錄一段噪音,然後反覆播放,每天在他們睡覺的時候用揚聲器從屋外播放,揚聲器放在一個隱秘的地方,你睡不著他們也別想睡了!」

「買個震樓器」

「骨傳導揚聲器,你值得擁有」。
2、合縱攻秦,混淆視聽

「不僅要反擊,在聽到噪音的時候,你還要敲擊你左右鄰居的牆,當別人來找你的時候,你就推到樓上那個人的身上!然後你們人多力量大,三家一起去找他算帳!」
「自己無法解決的時候,就拉著別人下水陪你一起解決!」

「我還想過,要和他們上面一層的住戶搞好關係,然後讓他們在非正常時間內,給惡鄰製造點噪音!」
其實從上述的網友的建議也能感受到一種束手無策的無奈,法律對於這樣的惡鄰約束不足、而調解部門又無法對這類的惡鄰造成影響,最終的結果便是:
我惹不起,我還躲不起麼?——選擇搬家一走了事。或者只能默默忍耐……
產生鄰里糾紛,可能被罰款! 新加坡
如今,新加坡對於這類鄰里糾紛實行的是2014年頒布的社區糾紛管理框架(CDMF)。
但這一框架主要起到的還是調解作用,對於日益增加的鄰里摩擦很難起到真正的約束作用,往往最終的結果就是,調停了多次、調解了多次、調查了多次,無賴者繼續肆無忌憚無賴,而備受欺負的鄰居選擇心灰意冷地忍耐。
但實際上一項更具效力的《社區糾紛解決(修正案)法案》已經於2024年下半年提交議會,一旦真正落實,或有望對當下噪音或者囤積有關的嚴重鄰里糾紛給出更多的解決方案。

圖源:海峽時報
這項法案將賦予CDRT(社區糾紛解決法庭)更多新權力,包括:
發布臨時命令提供快速救濟
對那些認為因為精神健康狀況而造成騷亂的人發布強制治療命令
在這個法案中,參與調解的社會關係科(CRU)官員,還可以發出指令:
要求鄰居進行調解
警告或者發布減排命令
在獲得受影響單位的居民同意之後,安裝噪音傳感器收集噪音的方向、時間和強度的數據,以將「騷擾」變成確實的「證據」。

圖源:海峽時報
而不接受調節指令者,也將被處以1500新幣的罰款,首次違反減排命令的人員,將被處以最高10000新幣的罰款,屢犯者將面臨最高20000新幣的罰款、三個月監禁或者兩者並罰!
網友對此一片叫好,翹首以盼趕快推行,一旦這類案件有明確的證據指向,並對不同程度的案情有嚴格的處罰措施,才能真的保證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才能讓這些無賴們真正得到懲罰。
這一法案不僅適用於噪音擾民,其他幾種鄰里矛盾也被納入其中:
①雜物堆積,公用變私用
組屋的走廊作為公共區域,卻常常淪為很多租戶擺放雜物,或盡情彰顯自己愛好的「私人場所」;在新加坡組屋的走廊里,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放不了的東西。
比如,組屋走廊變成「養雞場」......一個組屋單位外順著走廊疊放了12個貼樓,其中10個鐵籠各關了兩三隻扇尾鴿,另外兩個大籠子,則各養了三隻公雞和三隻母雞。
組屋這塊區域常常天還沒亮就傳出雞打鳴的聲音,而喂食造成的食物殘渣也會引來野鴿子前來爭搶,這些養殖的雞和鴿子也在走廊上留下了糞便。

圖源:早報視頻截圖
但由於「養雞場」主人是真心愛好寵物,平時也用布蓋住,因此有些鄰居對此也表示了寬容,並不太干涉他這樣的愛好,只是有些擔心糞便導致的傳染病。
但有些堆積行為就很令人髮指了!2024年武吉巴督25街第289C座組屋迎來了一位新住戶,剛搬來就在屋外走廊堆滿了雜物。
剛開始鄰居以為很快就會整理,沒想到人家就是擺明了要利用走廊堆放這些物品。
這些雜物包括:三輛嬰兒車、腳踏車、浴缸和花盆,這戶人家還會利用這一層的垃圾槽四周的位置種植食物和堆肥料,留下滿地的泥土不清理,給浴缸換水的時候流得到處都是,堆肥不僅散發異味還引來很多壁虎!

圖源:早報
還有的人因為過分熱愛植物,將整個走廊變成熱帶叢林,每每住戶走出電梯進入自己家門的時候,都要穿越這些濃密的植物。

圖源:海峽時報
這讓住戶們十分擔心,這些植物會引來的蚊蟲滋生,以及很可能造成的火災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