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店裡的主打產品之一餛飩,吃過的都連連稱讚,原來製作的每個環節都不簡單。新加坡眼讀者、前媒體記者武哥放羊分享了他這個餐飲小白在新加坡從當學徒、到開店創業的心路歷程。」
開店之前,我沒有做過餛飩。但第一次做餛飩就讓我鼎泰豐做了8年的師傅驚艷到了,他說這個餛飩比新加坡任何一家連鎖餛飩店的味道都好很多。我自己吃了也很有信心。
說到底無非是肉用得好,蝦用得好。每個環節全神貫注。我的美食理論基本來自於日本的一本書《料理王國》,作者是脾氣執拗的餐飲界泰斗——北大路魯山人。他的核心理念是用最好的食材,用虔誠的態度,用美的形式來做美食。

對於我這個技術小白,這些恰恰是容易做到的。所以我索性只用冷藏冰箱,葷類食材只能在冰箱待48小時。賣不完的就帶回家吃,或者扔掉。
餛飩的好,有一部分來自於湯。如今,市場上肯在湯上下功夫的餛飩少之又少。通常都是用蝦皮、味精、紫菜等衝出來的,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了,以為這種才是正宗。其實用骨頭湯或者雞湯的餛飩更美味。我用的是骨頭、白蘿蔔、胡蘿蔔、大白菜、玉米熬的蔬菜湯。滿滿一大鍋蔬菜,配上少量豬大骨,既美味又營養。

餛飩的湯,蔬菜和豬大骨熬制
餛飩煎著也很好吃。梁實秋專門寫過一篇短文《煎餛飩》,說老北平的煎餛飩像護士帽一樣俏式,煎完之後再上小籠,用大火猛衝一下,然後帶著籠子一起上。我的做法和煎餃差不多,省去了蒸的步驟。在不忙的時候我會給客人煎,算是特別的福利。

自製的餛飩皮
說起蝦肉餛飩,有位韓國客人印象最深。在我關店之前她每天下午5點就過來,帶著女兒和傭人,專吃蝦肉餛飩。直到最後一天,我讓一位客人幫我跟她說(我英文不好),明天我這個店就要關了,請她不要來了,謝謝她一直照顧我生意。看得出來她的驚訝和遺憾,她說她女兒非常喜歡我的蝦肉餛飩。過來一會兒,她拿了20塊錢過來,請我務必收下,說是他們的風俗,祝福我在其他地方開店順利。
關店之後,還一直有客人讓我給他們做冷凍餛飩。美食沒有止境,在餛飩皮的爽滑、餛飩餡的調製上我還要很大的進步空間。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能讓客人們再次驚艷。
武哥放羊丨來源
武哥放羊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