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記下,這點點滴滴,讓海外潮州人,在改革開放的潮汕新貌里,重溫心中的老故事;讓不認識潮州的潮州人,尋找傳統的潮州情。(見《老潮州》新加坡蓉子著
「典雅的古城,二千年的歷史」。潮州不愧是歷史名城,擁有760處文物古蹟,其中8處為全國重點,11處是廣東省級重點,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多達55處。
《別人家神》中作者讓她所熟知的潮州著名傳統文化盡情揮灑融通,借描述、背景鋪陳、人物對話、往事追憶等多種方式在公眾面前發聲亮相合唱狂歡。
如念茲在茲的石榴外祖成氏家族所居住過的潮州「龍湖古寨」,對其一千多年歷史中冠蓋雲集的故事如數家珍;因急公好義、在清代被賜贈」資政第」新馬華僑富商陳旭年在家鄉建築的「叢熙公祠」門樓旁幾幅石雕內,「一條牽牛繩氣死三個工匠師傅」的傳說,津津樂道。潮州城內宋代修築的「古城牆」,同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又稱 「湘子橋」的「廣濟橋」,宋代文豪韓愈任職潮州時為驅趕鱷魚撰寫《祭鱷文》,因而原稱「惡溪」改名「韓江」;生在井邊當了狀元,這個井被尊稱為「狀元井」,牌坊街,華僑為寄信兼寄錢養家的「僑批」;過春節送大桔,看英歌舞、大鑼鼓,雙咬鵝,「老爺游境,人人膜拜!祈求國泰民安、凈土驅邪、風調雨順、年年豐登。老爺出巡,各村各鎮人潮如流,卻沒聽說這一天有偷啊搶的,想必是賊人也怕神明。」鐵枝木偶,「潮州小故宮」(「陳慈黌故居」),潮州工夫茶,鳳凰單叢、 鴨屎香、蚝烙 菜頭粿、牛雜粿條湯、紅粿、鼠殼粿……
文物,風情,餐飲,茶道……作者所愛的家鄉,濃墨重彩。
淒清陰鬱悲苦,明麗繁華昂揚,「別人家神」今昔命運復調合奏,現代社會進步與傳統文化攜手狂歡。好一部《別人家神》!
2024年12月24日於北京

白舒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香港《文綜》雜誌執行總編輯、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副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盟副秘書長、香港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副理事長等,及多家海外華文文學社團顧問。曾任中國文聯出版社編審、世界華文文學雜誌社社長兼執行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聯絡委員會委員等。已出版《白薇評傳》(湖南人民出版社)《自我完成 自我挑戰——施叔青評傳》(作家出版社)《華英繽紛——白舒榮選集》(花城出版社)《海上明月共潮生》(光明日報出版社)《以筆為劍書青史》(台灣遠景出版公司)等作家評傳類著作等。另有合著多本,主編多種華文文學叢書。
1.本文中凡沒有特別標明出處的引文,皆見於蓉子《別人家神》2023年5月,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出版 。 ↑
2.參見《日本中篇小說選·夕霧樓》,劉和民主編 徐甲申等譯, 安徽文藝出版社 1985年 第 386 頁。 ↑
3.參見[美]西德尼·謝爾頓《午夜情》,賈貴福等譯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 第 116 頁。 ↑
4.參見 蓉子《別人家神》書背引言,2023年5月,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出版 ↑
HQ丨編輯
Alex丨編審
雲齋閒言丨來源
雲齋閒言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