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族、馬來族、印度族等不同種族和諧共處?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信仰交織?咖喱、肉骨茶、娘惹膏等美食琳琅滿目?
新加坡,這片僅是北京面積二十分之一的700多平方米土地上,多元文化綻放異彩,以其不可思議的多樣性,成為了世界各地人們共同生活的溫馨家園。
每年的7月21日,新加坡慶祝【種族和諧日】,這一天已成為新加坡的一個重要紀念日,它讓全民有機會共同回顧歷史,反思過去的錯誤,同時展望一個更加團結和包容的未來。今年的種族和諧日當天,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和多位新加坡政治領導人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們呼籲全民共同努力,避免重演60年前那場令人痛心的新加坡種族暴亂事件,強調了種族和諧對於新加坡國家身份認同和社會凝聚力的重要性。

圖源:FACEBOOK
在種族和諧日當天,200名學生和坎貝拉組屋區的居民參與了一場特別的慶祝活動,這是首次為客工群體舉辦的種族和諧日活動,他們與客工們進行了深入的對話,共同探討不同文化的習俗和成長經歷。黃循財在臉書上表達了對孩子們通過活動慶祝多元文化的欣慰,他認為這種從小培養和灌輸多元文化理念的做法,對於構建一個團結一致的社會至關重要。

圖源:FACEBOOK 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也在社媒上提醒人們,在新加坡這樣一個多元種族和宗教的社會裡,理解與包容是我們必須堅守的價值觀,並警示人們不能讓1964年的種族暴亂事件再次發生,破壞社會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以史為鑑敦促新加坡人,國家身份認同和社會凝聚力來之不易,應繼續維護和加強,不能把它視為理所當然。
種族和諧日源於一場暴力衝突
種族和諧日,這個溫馨而充滿愛的節日名稱背後,隱藏著一段充滿挑戰與衝突的歷史。

1964年的7月21日,新加坡經歷了一場不堪回首的悲劇,約2萬名馬來人在慶祝先知穆罕默德誕辰的聖祭遊行期間,與華人發生爭執,隨後演變成暴力衝突,引發了全島大範圍的種族暴亂。
當天下午1時30分,約兩萬名穆斯林在政府大廈前的大草場上聚集,準備參加一場盛大的遊行以紀念穆罕默德的誕辰。新加坡巫統的宗教事務負責人賽阿里呼籲馬來人團結起來,爭取他們的權利:「我們必須向他們(非穆斯林)展示,馬來人能夠團結一致,我們必須共同努力,站起來!」
下午4時,遊行隊伍沿著美芝路、阿拉街和維多利亞街前進,穿過加冷路,前往芽籠士乃。當遊行隊伍經過Arab Street時,一群馬來青年高喊著分化馬來人與華人情緒的口號「Hidup Cina. Mati Melayu」。在加冷路和甘榜蘇布的交匯處,即舊日的火城,不幸的事件終於爆發,引發了7.21華巫種族暴動。

隨著芽籠地區發生種族暴動的消息傳開,原本處於守勢的華人開始在島上華人聚居的地區進行反擊,針對馬來人發起攻擊。從傍晚6時半開始,小坡奎因街、維多利亞街、梧槽路和橋北路的地區也發生了種族暴亂。
警方動用所有警力來鎮壓暴動,政府在晚上8時23分宣布全島進入緊急狀態,並在9時30分實施全島性戒嚴,直到8月2日才完全解除。在九天的衝突中,有23人喪命,461人受傷,3500多人被捕。
為避免種族衝突重演,新加坡政府把每年的七月二十一日訂為種族和諧日,提醒國民不分種族、語言和宗教,能夠團結一致,為新加坡做出貢獻。在種族和諧日這一天,新加坡各校都會有許多活動,許多學生都穿著自己的民族傳統服裝上學,以此彰顯新加坡多元的種族社會文化。

圖源:FACEBOOK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7月20日參加了在勿洛舉辦的種族和諧日活動,並對外分享了他的感受:「新加坡在建設一個多元種族和宗教社會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今日之和平與和諧,乃建國先驅與先輩辛勤鑄就。新加坡,這片多元共融的土地,需我們攜手守護,讓每個人,無論種族、語言或信仰,都能在此尋得歸屬。」
政府有意推動各種族人群開展交流和對話
在新加坡人力部屬下的保障、關懷與接觸小組和非盈利團體希望倡議聯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首次在三巴旺休閒中心舉辦了客工種族和諧日慶祝活動,活動吸引了超過1000名客工出席,另有約200名學生和居民參與。活動現場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表演和美食交流,這為學生和客工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彼此信仰和文化習俗的機會。

圖源:FACEBOOK
這樣的交流活動,不僅促進了不同種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認識,也體現了種族和諧日的真正精神,新加坡作為一個多元社會,種族和諧也是當局和民眾共同的追求與責任。
希望倡議聯盟旗下Sowing Care Together的青年領袖麗娜表示,舉辦跨宗教對話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和客工打破國籍和文化的差異,發現彼此的共同點,從而加深雙方的了解。通過這次對話,儘管大家宗教信仰不同,文化存在差異,但依然有許多共同點,比如華人和其他種族慶祝的許多節日都蘊含著除舊迎新和一家團圓的意義。
新加坡發展的經驗也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的地理位置、經濟策略或是技術創新,更重要的是人民的團結和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只有通過不斷的對話和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團結、和諧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