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近日宣布,新加坡建屋發展局計劃在今年10月的下一輪預購組屋銷售中,推出一種創新設計的組屋類型。這類組屋的特色是室內空間開放、無固定隔牆,提供一個寬敞且連貫的生活空間。
這種新型的組屋被命名為「白色組屋」,首個試點項目位於橋北路與哥羅福街交界處,毗鄰梧槽河與加冷河的交匯點。鑒於該項目地處市區邊緣,可能按照黃金地段組屋的規划進行推廣,試點項目將提供310個三房式和四房式單位供申購者挑選。

圖源:CNA
這些「白色組屋」將起居室和臥室將連成一片,打造出一個開放且無障礙的方正空間。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設計不是限定在某些特定單位的,而是所有單位都可以選擇不設置隔牆,為購房者提供了更多靈活性和自主設計的可能。
相較以往,現在的人們更喜歡自己去設計房間
近年來,隨著人口結構的演變,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家庭布局能夠更加靈活。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建築與可持續設計系主任戴李祥教授指出:「在2000年代之前,買家普遍認為需要足夠的房間來容納四口或更多成員的家庭,因此牆壁是必需的。」
戴教授認為,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和家庭規模的減小,人們對房間數量的需求正在逐漸減少,房主們也在將臥室改造成辦公室,所以自由設計度更高的房子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9 Creation的高級室內設計師葉偉婷女士說:「我們經常聽到人們抱怨他們的BTO布局浪費空間,我們對此無能為力。」她認為,開放式概念的布局更有趣,可以讓設計師發揮更大的潛力,甚至可能將新材料引入新加坡市場。

圖源:CNA
Bud Studio的聯合創始人莫國豪先生表示,建築的簡潔設計,沒有橫樑和柱子,為設計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但是在設計時,首先要解決這些建築方面的問題,然後才能考慮美學因素。
科普:在新加坡如何買到適合自己的房子
在新加坡,不同居民有不同的資格購買組屋:
新加坡公民+新加坡公民:收入不超過14,000新幣:可以購買新建組屋(BTO)、轉售組屋和公寓;收入在14,000至16,000新幣之間:可以購買執行共管公寓(EC)、轉售組屋和公寓;收入超過16,000新幣:可以購買轉售組屋和公寓;但如果家庭是幾世同堂,家庭收入上限可提高到18,000新幣。
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收入情況與上述相同,也可以購買所有類型的組屋。
新加坡公民+持有EP/SP/DP/WP/LTVP准證(有效期超過6個月):只能購買轉售組屋和公寓,不能購買BTO和EC;如果滿足35歲以上、首次購房、家庭月收入不超過5,000新幣的條件,可以申購兩房式新組屋,且房屋視為公民個人購買,非雙方共有。
滿足3年的永久居民+滿足3年的永久居民:可以購買轉售組屋和公寓。
配額限制:購買組屋時需要滿足民族融合政策(EIP)和永久居民配額(SPR)限制。即同一座組屋中,非馬來西亞籍永久居民的比率不得超過8%。
目前,公寓隔牆的拆除成本可能較高,只有經濟條件較好的人才能承擔,如果白色公寓的布局變得更加普及,它可能會讓更多人容易獲得空白的空間,莫先生表示,「它為那些以前負擔不起的人提供了更多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