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政府宣布從上周六(2月1日)晚上11時59分起禁止所有過去14天到過中國大陸的旅客入境。(聯合早報)
作者 程英生
三天前,新加坡政府宣布禁止所有過去14天到過中國大陸的旅客入境。 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決定。消息傳來,許多民眾有點意外,在互相告知之餘,在花了時間消化之後,還說不清這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科學家說,人類的左腦控制邏輯思維,右腦掌管直覺。我們的左腦會說,這個決定合乎邏輯和科學,有助遏制病毒的擴散,但我們的右腦的直覺是,這道嚴密的禁制令容易傷感情,讓人心裡不舒服。 可以想像的是,這不是倉促做出的決定,左腦和右腦都同時用上,絞盡腦汁之後,政府才通過謹慎的措辭將決定公告天下。
過後三天,幾位領導人陸續發言,說明頒布入境限制令的苦衷,說我們國家小,人口稠密,醫藥資源和設施有限,疫情一旦擴散,可能不勝負荷。而且中國政府也已經禁止人民組團出遊的活動,以免防止疫情向外擴散,而新加坡的限制令,是在輔助中國政府的旅遊禁令。
領導人也強調,這不是一個「國與國之間」的問題,也不是針對「國籍」,而是根據科學做了決定,還奉勸國人不要排華仇外,因為新加坡人的胸懷不應該那麼狹小,而是應該支持中國防控疫情工作。
這是委婉但慎重的解釋。如果要把話說的更白,或許可以這麼說:我們是個比武漢更小的小國,萬一疫情失控,病毒在社區之間亂傳,我們無從封閉疫區;中國可以在一夜之間封閉一兩個城市,我們封城則等於「封國」,人們將無處可逃,國家最終難以翻身。
其實,對新加坡來說,禁制令的頒布也有不小的代價。旅客人數的銳減,各類服務行業立即受到衝擊,使到原本放緩的經濟雪上加霜。更長遠來說,兩地人員交往大幅減少,兩國的經濟和貿易必定大受影響。
從另一角度來說,隨著中國疫情的擴大,如果各國政府沒有及時採取入境限制,各地民眾仇華反華的情緒必定高漲,使到雙邊的友好關係更難維持。
許多香港民眾過去幾個星期怨氣衝天,要求全面封關,香港政府今天終於決定關閉多個口岸,但當地的政治氣氛已經更為惡劣。
就不知中國能否理解各地政府的難處? 中國政府日前發表了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1月31日的談話。
當天他同巴基斯坦外長通電話。
王毅說: 「世衛組織昨天明確強調,中方為防控疫情採取的措施及時有效,世衛組織明確不贊成對中國採取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世衛組織的專業建議言猶在耳,個別國家就宣布了對中國的全面旅行禁令,這種乘人之危的作法在國際交往中並不可取。」


王毅這次談話的前後,多個國家宣布了不同程度的旅行禁令,新加坡也是其一。他所說的「乘人之危」是重話,顯然表達了中國的不悅。
這是非常時期,大家都可理解中國面對的巨大壓力,也都希望中國儘早戰勝病毒疫,因為病毒分不清國界。
在這個時候對中國落井下石,百害而無一利,很難想像有哪個國家會這麼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