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個科創板制度體系來看,實際上是非常注重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合格投資者參與;註冊制下科創板運行至今的情況,總體是符合預期的,市場各方也給予了充分認可。」9月6日,國泰君安副總裁、國泰君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朱健在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資產管理研究與投資中心和中國商務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第11屆黃祖耀新中金融與銀行業論壇上表示。

朱健認為:「投行作為這個制度體系中的重要參與主體,其實更關注的是註冊制這一整套制度的變化。目前來看,在科創板這個增量板塊上做的改革不是一個發行環節做的小修小補,而是對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方方面面的系統化的重大變革。」
朱健同時提到,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對包括券商在內的各類參與市場主體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戰。「科創板對投行所帶來的增量業務機會是顯而易見的,它的上市條件更包容,上市的標準、程序更透明,整個上市的預期變得相對穩定。資本市場可以服務於更多以前很少服務或者因為制度安排很難支持的科技創新行業,比如說半導體、創新藥、AI,可能這些行業的企業將來都會變成我們的服務對象,這也對我們的執業模式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
「因為在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整個運行過程當中有一個非常核心的要點,定價是市場化的,而不是行政管制的,意味著如何估值定價,真正成為考驗我們投行的首要挑戰。因為上市條件變得更加包容以後,意味著沒有盈利的企業,公司治理當中具有雙重架構的企業,甚至按照第五套標準,只要有廣闊發展前景,沒有主營業務收入的研髮型公司,理論上也是可以上市了。」朱健坦言,不過,對於商業模式非常豐富,很多技術具有重大不確定性,同時傳統的所謂PE簡單的估值方法不適用了,對投行來說將是巨大的挑戰。
從發行制度來看,科創板把定價放開了,借鑑了國際上成熟市場的經驗。朱健表示:「傳統A股市場融資餘額與融券餘額之比通常保持在98﹕2左右,科創板這個比例大概接近55﹕45,多空平衡的交易機制有效降低了價格的波動。另外,交易所還設計了冷靜交易制度、盤後固定價格交易機制等,這些市場化的機制安排,都使得投資者有更多的渠道參與價格博弈,表達各自對定價的看法。整個制度體系合起來以後,我們覺得,目前實際上是強調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合格投資者參與,對於註冊制下科技創新企業的風險,總體情況應該還是合適的。當然,未來企業數量會越來越多,企業的類型會多樣化,特別是全新商業模式的研髮型公司、還沒有主營業務收入的公司,這樣的公司能不能上來,投資者能不能適應它的估值方式和波動,還有待市場進一步檢驗。」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板上市制度安排中,也給中介機構規定了更大的責任,比如持續督導的責任更加實在,還創新性地引入了保薦機構跟投制度,並且投資鎖定至少24個月。朱健認為,上述制度安排,其實也是為了平衡,保薦機構不能一邊倒地站在融資人這邊,避免過度地推高發行價格,對我們的執業也提出挑戰。
「以前券商整個組織結構可以說是相對割裂的,主要是按牌照運行,自營是自營,投行是投行,資管是資管。科創板從設立到試點註冊制這一系列變化,使得券商內部要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全方位聯動運作,對券商投行業務有影響,對投資業務有影響,對我們財富管理和衍生品業務都會帶來一系列不同的影響。交易制度也變化了,那些綜合實力較強的、能夠真正做到「以客戶服務為中心」的、整合能力和協同能力較強的投資銀行,可能會更快適應這一輪的制度變化和制度變革。」
最後,朱健從以下兩方面對科創板提出了建議:第一,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第二,把選擇權儘可能交給市場。「這意味著中介機構將在未來整個市場發展的生態當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需要我們多方面提高能力,真正成為連接投資者和融資者的橋樑,真正發揮好通過中間介紹和主動投資影響價格預期的樞紐型作用。」
文章轉自中國經營網 2019年9月7日
作者 郝亞娟 張榮旺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