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起入境獅城接獲14天居家通告的人 這些都是你應該注意的事項

2020年03月21日   •   4446次閱讀

(海峽時報)

作者 侯佩瑜

加坡外交部和教育部17日晚發出一份聯合文告指出,隨著多國收緊旅遊條例和封鎖邊界,加上交通和航空業者減少服務趟次,全球的冠病疫情充滿變數,我國政府因此鼓勵海外學生儘快回國。而且在此之前,本地大專學府已開始召回在海外實習或進行交換計劃的學生。

隨著各國的「封關令」陸續出台,不少趁著3月學校假期出遊的國人也縮短行程提早回國。

不過,境外輸入病例的飆升,新加坡18日宣布進一步加強邊境管控和旅遊管制,今晚11時59分後入境的國人和外國人一律須履行強制性的14天居家通告(stay-home notice)

這意味著,那些沒在今晚前趕回來的人,明天一踏入新加坡就需要自我隔離。

居家通告確認書。(紅螞蟻提供)

先來普及一下什麼是居家通告?

根據移民局發出的居家通告,當事人必須時刻留在家中14天,不得外出,並應密切留意健康狀況。政府機構會透過撥電、發送WhatsApp或簡訊等方式聯絡當事人,確保接獲居家通告者遵守條例,而當事人須在一小時內回復。

至於居家期間能否見客或與家人接觸,共同領導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的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早前說,當局不鼓勵接獲通告者見客,但整體而言居家通告除了限定個人必須留在家中,並不對他們的接觸對象設限。

接獲居家通告者並不是被隔離。他們和缺席假者一樣,接獲通告並不代表他們與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也不是身體不適或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簡稱冠病19)症狀。只是因為他們在國外,有可能曾接觸過被感染的人。

(新明日報)

以下是新加坡兩位傳染病專家,教導大家到機場接即將回國的家人時須要注意些什麼,家中又必須做出什麼安排。

起飛前的準備

安微尼亞山醫院傳染疾病專家赫萊比斯基(Piotr Chlebicki)醫生,他的女兒目前就讀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將會在今天(19日)從雪梨飛回新加坡。

澳洲截至截稿前有超過787起確診病例,以及7起死亡病例。澳洲總理莫里森昨天宣布,從當地時間周五(20日)晚上9點起鎖國,只允許該國公民、永久居民及他們的直系親屬入境。

赫萊比斯基說,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登機前需要確保他們沒有冠病19症狀。 「如果他們有咳嗽、發燒或喉嚨痛等症狀,就不應該飛行,他們應該為其他乘客著想。」

(紅螞蟻製圖)

家中預備事項

新加坡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也說,冠病患者可能在兩周內完全沒有症狀,所以任何從國外回來的人都應該在這段時間內隔離。

他說, 家人必須為接獲居家通告的人準備一個單獨的房間,最好是帶浴室和衛生間的。

他補充說, 如果家裡沒有這種「奢侈」的空間,還可以在房間或公用廁所外面的區域,用膠帶圍起來,這樣能起到視覺提醒的作用,讓家人別靠近或進入。

接飛機時 接獲居家通告者抵達樟宜機場後應戴上口罩,離開機場時應該獨自坐在汽車或德士的后座。

梁浩楠醫生說, 行車時應該把車窗打開,關掉車內的空調。接獲居家通告者也應該避免與接機的人有任何肢體上的直接接觸,比如擁抱或親吻。他們也應該自己提行李。

抵達家裡

梁浩楠醫生說, 接獲居家通告者抵達家裡後必須直接回房間,避免接觸到任何物體和表面,包括門把手。

他說, 回到房間裡,也應用水或消毒劑擦拭行李。身上的衣服也應浸泡在水裡至少5到10分鐘,才放入洗衣機內清洗。

與家人的互動

梁浩楠醫生建議, 一般的規則是,接獲居家通告者應該與家人保持超過2米的距離。

在飲食方面,家庭成員把準備好的食物和水,擺放在他的房間外,才通知他出來拿回房間食用。

然而,赫萊比斯基醫生認為,接獲居家通告者若沒有出現任何冠病症狀,家人被他們感染的風險很低,所以沒必要完全隔離。例如,這個人可以走出房到廚房喝水。

他解釋說:「當患者咳嗽時會有飛沫(這可能會傳染其他人),因而在出現症狀之前是有可能傳染他人的。但是,與有症狀的人相比,無症狀的人傳播病毒的效率較低,因為他們攜帶的病毒量較少。我認為應有一個風險和利益平衡,從一個無症狀的人那裡感染病毒的風險是低的,而讓你的孩子呆在家裡的好處是高的。」 但他說, 接獲居家通告者大部分時間應該單獨留在房間裡,家庭成員也應該遵守基本的個人衛生習慣,比如經常洗手。

梁浩楠醫生說, 如果接獲居家通告者使用的是公用浴室,就應採取更多的預防措施,因為病毒可以通過被污染的表面傳播。他必須在使用後擦拭他接觸過的東西,在沖水時關上馬桶蓋,家庭成員也必須這樣做。同樣,所有「高接觸」區域,如門把手、水龍頭和水槽,都必須經常清洗。

留意健康狀況

梁浩楠醫生說, 接獲居家通告者應在14天內每天密切留意及記錄自己的體溫。

他說, 如果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或者感到不適,必須直接去政府醫院的急診部門求醫,並告訴他們你在履行居家通告。

溫馨提醒一下,接獲居家通告者,一旦違例,將在傳染病法令第21(A)節條文下被控。

若違例者為永久居民、長期探訪證、直系親屬證或學生證持有者,他們的再入境准證或其他證件可被吊銷或縮短期限。持有工作證件的外籍員工們也會被吊銷證件,而違例者如果有孩子就讀本地學校,孩子也可面對紀律處分,包括遭停學或開除。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8550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550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735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4617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275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3249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