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從谷歌地圖上看,新加坡的來龍源於亞州大陸。古書有云:「眾山聚處是真穴,眾水聚處是明堂。」而新加坡就屬於在山與水交接之地。
古人論風水,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從新加坡的前後左右來看,都具血備了這個特徵。新加坡的明堂是闊大的,代表無量的前途。在海上,印度尼西亞就像案山一樣,有迎聚之勢。

而且水口也守得很好,有多個小島浮於海上,起著把守水口的作用。一個城市財富是大還是小,關鍵就看是不是聚水,香港,上海,都是聚大水的地方。新加坡也不例外。
新加坡雖然地處南洋,但是中華文化的積澱也是相當之深厚,而且現在的新加坡華人當中,聊起風水來,也是有鼻子有眼,頭頭是道。
但是像金沙帆船酒店,「大榴槤」、1元硬幣,摩天輪這樣的大眾風水說,已然都是老生常談,而且最多算是一個風水上的器,用來鎮這個防那個,豐富一下新來的新坡民的知識還可以,真正的風水還是要看人與自然環境結合,那新加坡人與自然結合得最好的風水寶地在哪呢?
當然是在烏節路上了。為什麼這麼說呢?請大家細細聽來。
「五龍聚頂」
可能大家都知道,早年的風水師們根據新加坡的地形地貌,用五行之術,將新加坡劃分出五條龍脈。有些文章將這五條龍脈說成「五龍匯星洲」。

這五條龍在各方面息息相關,甚至可說是同出一脈而不能分割。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有另外兩條重要的陽龍(水龍),那就是新加坡河與加冷河。此二龍與金龍、土龍及火龍相匯,使新加坡南部成為一個發達的商業金融中心。
新加坡的「中龍」,也稱為土龍或富龍。這條龍脈從兀蘭開始,經馬西嶺、萬禮、武吉班讓、蔡厝港、武吉知馬、武吉知馬馬場、東陵、烏節,至皇家山終止。此山脈上山多地少,但匯聚了許多高級的住宅區,尤其在武吉知馬路的三公里到十公里之間,更是高級住宅區最密集的地區;接著是東陵及烏節路區域,更是不可多得的商業區域。 烏節路正好就是這個中龍的龍首抬頭之處。
「七星墜地」
早前的烏節路環境還比較自然,但是經過這幾十年的開發建設,早已失去原有的風貌。所以當有些風水師說,烏節路上有「七星墜地」的風水格局,現在的人大多看不出來。

所謂「七星墜地」,就是北斗七星下墜凡間,北斗七星又象徵著帝王皇權,還能引申為霸權,這些都是可以給當地帶來福運財運的祥兆。按照風水講究,七星墜地會有明顯的山丘,甚至是起高塔,意為將王氣吸入其中。可能當年烏節路一代山丘較多,風水大師從中看出了七星墜地的門道。

但是現代城市建設中也不乏摻進風水理論,有人就說,在五街路上,ION、詩家董、百利宮等高樓就是按照七星墜地的走勢興建而成,而順應了這個理論,這些商業中心個個都是日進斗金。
"烏龍入海"
當然可能上了年紀的坡友還記得,表面上風光無限的烏節路在地底下其實還藏著一條烏龍。

據說烏節路以前有一條水溝,經史丹福河(上年紀的人稱之為「淡水河)流到海里。由於新加坡經常下雨,地勢低洼的烏節路常被淹水。後把河道加寬加深,隱藏在Wisma購物中心前的行人走道之下。
有人說這條暗流的作用是聚財斂氣的,但有風水師認為,烏節路表面上太過風光,但是仍會有許多污穢之物藏在光鮮的底下。因此,這條暗流,恰恰可以引流出海,將那些不好的東西、霉運厄運都悄悄帶走,最後匯入大海消散得無形。
不過烏龍出海有時也會有點代價,就好像這些豪車,也難免成為祭品。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說是烏節路幾家商業中心形成五行八卦矩陣,它們利用相生相剋的原理, 既相互牽制又互有增補,無形當中形成一個陣勢 ,對外可抵禦煞氣入侵,對內則相互順和, 讓烏節路的財氣運勢更加穩定和鞏固。
新加坡,尤其是烏節路的風水說一直傳得神乎其神,看來還頗有些道理,也成為當地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