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流傳出登加組屋未竣工的供冷系統線槽設計,結果被批評醜陋。(網際網路)
作者 王震宇
蟻粉還記得幾個月前,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淡濱尼預購組屋「爆紅」事件嗎?
設計師以鮮艷的紅色作為新組屋的主調,卻遭准屋主們批評十分詭異,紛紛表示難以接受,當局最終將組屋部分牆壁重新粉刷成白色後才息事寧人。
新加坡媒體前天(6月21日)報道,位於新加坡西部的登加預購組屋也被人批評難看,這回輪到組屋單位內供冷系統的線槽(trunking)引發熱議。
在了解居民不滿的原因之前,先為蟻粉科普這個供冷系統的特點。
登加號稱新加坡首個智能能源市鎮,會推出多項創新節能方案,包括成為首個大規模引進中央製冷系統的住宅區。
相比使用冷卻劑(refrigerant)的傳統冷氣機,中央製冷系統使用冷水製冷,冷水會從組屋屋頂的製冷設備流入組屋單位,發揮製冷效果。

登加市鎮是首個大規模引進中央製冷系統的住宅區。(海峽時報)
除了可讓居民省電多達三成,中央製冷系統的單位只須安裝機身,無須在室外安裝壓縮機,費用因此預料可比冷氣機市價便宜15%至20%。
屋主批線槽設計兩處欠佳
登加預購組屋項目竣工後會有4萬2000個新組屋,第一批居民預計今年第三季領取鑰匙。
不過,還未竣工的組屋照片已經現在網上流傳開來,結果不少居民對屋內中央製冷系統管道的設計表達不滿,主要圍繞兩方面:
① 供冷系統線槽太粗
一般冷氣系統都包括用來遮蓋管道的線槽,登加組屋的製冷系統也不例外,但據媒體報道,這些線槽約寬度達到10公分,比一般分體式冷氣機線槽多出2.5公分。
這個新系統是新能源集團與建屋局合作在登加推行。新能源發言人說,線槽較寬是因為絕緣層(insulation)更厚,以緩解冷凝和腐蝕的情況。
正門上方的線槽則更寬,因為它必須遮蓋組屋單位內製冷系統的主管道。
其寬度可達30公分,視單位有幾個房間而定。

中央製冷系統供冷線槽比一般分體式冷氣機線槽多出2.5公分。(網際網路)
即使線槽的外觀與牆壁一樣刷上白色,還是有屋主看到照片後,感覺線槽大小像是一般冷氣線槽的一倍,結果索性取消使用中央製冷系統,「因為真的非常難看。」
② 線槽構造「路線」奇特?
也有屋主對線槽的構造(configuration)提出顧慮。
他說:
「管道從正門上方進入……你可以看得出線槽穿過客廳,再經由外牆分散到各個房間。這就是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所在。」
相比之下,傳統分體式冷氣機的管道,是從室內通到單位外牆壁架上的壓縮機。
雖然屋主還可以定製柜子遮蓋線槽,讓它看起來像牆壁的一部分,但也有屋主認為,這麼做無異於擴大線槽,而且還要自掏腰包,因此不願意這麼做。
屋主若後悔須支付取消費

中央製冷系統設計登加預購組屋項目竣工後會有4萬2000個新組屋,第一批居民預計今年第三季領鑰匙。(聯合早報)
新能源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已有1萬零400戶簽約安裝中央製冷系統。
當局並不強制屋主簽約,而是提供10-20%的優惠,鼓勵屋主提早選擇使用中央製冷系統,並給予屋主30天的「冷靜期」,決定是否要繼續使用系統。
若屋主在30天後才決定取消,就得支付35%的取消費。
新能源發言人說,至今少過0.5%的屋主在冷靜期後選擇退出計劃,原因包括裝修計劃會影響線槽或冷氣機,或屋主決定不需要安裝冷氣等。
為了避免支付額外費用,一些屋主即便不喜歡線槽的設計,也選擇默默接受,不做任何改變。
溝通失誤釀成「貨不對辦」爭議?

中央製冷系統設計新能源解釋說,網上的照片未必能準確呈現設計的最終效果。(新能源集團)
新能源集團接受媒體詢問時說,網上的照片未經授權發布出去,未必能準確呈現最終效果。
建屋局則回應說,他們知悉一小部分屋主已提出反饋,並指屋主在簽約加入中央製冷系統計劃後,新能源會通過模型和構想圖,讓他們初步了解單位和線槽的樣貌。
若是如此,屋主對預想最終成品的樣貌應該已經有些概念,如今在網上引起反彈,是否因為雙方在溝通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或疏漏?
一名屋主受訪時就坦言,
「我們並沒有被告知線槽會突出來,沿著走廊深入客廳。我們之前詢問銷售員,他說設計會和目前組屋單位的冷氣機相似,聽起來似乎是不錯的選擇,我們才決定加入。」
「那些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出現時,我們才得知原來線槽會是這樣的設計,大多數人當然會感到不滿意,因為我們得承擔遮蓋線槽的費用……但我想我們也別無選擇了。」

中央製冷系統設計公眾在建屋局發展中心觀看登加市鎮的組屋模型。(海峽時報)
作為首批採用中央製冷系統的居民,不滿意線槽設計的屋主察覺「貨不對辦」而難免失望,如果這項節能方案要在其他市鎮推行,相信就得做出調整,在環保、省電的同時兼顧設計,避免影響家居美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