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42歲女教師自幼患地中海貧血症,每3周需耗9小時輸3包血保命。
餘韻琴(42歲,教師)襁褓中就被診斷患有地中海貧血症,6個月大就得開始輸血保命。一開始她每6周需要進行一次輸血,隨著年齡漸長,輸血次數增加至每3周一次,每次輸血時間也增至9個小時。
她接受《新明日報》訪問時解釋,地中海貧血症是一種遺傳性貧血疾病,在新加坡並不罕見。患者因血紅素異常生成導致貧血,除非在一定的年齡前接受骨髓移植,否則此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只有定時輸血以補充紅細胞的不足。
她指出,以前的社會捐血意識不高,佳節期間到醫院接受輸血時,常會因為血庫存量低而無法輸到半包血。
她透露,現在隨著越來越多人會踴躍捐血,為此就算血庫存量少無法一次過進行必須中斷,醫院還能讓她先輸一或兩包,隔一周再回去輸一包。
「我的血型是B+,這在新加坡比起其他血型往往存量是比較充足的,但就連我都會在需要輸血時碰到這種情況,更可況是其他患者。」
當被問及若不輸血會出現怎樣的情況,餘韻琴說,輕則會容易感到疲憊無力,沒有力氣做任何事,長遠則會導致骨骼出現異常或心臟衰竭等情況。
除了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輸血外,餘韻琴每晚也需要為自己打針及服藥除去體內因定期輸血而積累的多餘鐵質。其餘時候,她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與其他人無異。
因為自己的生命是無數捐血者維繫,心存感激的她更是決定要讓生命更充實、更有意義。
熱愛生命的她除了是一名活躍的潛水愛好者,也熱衷於瑜伽,更曾兩次登上喜馬拉雅山。她選擇當教師來回饋社會,也不介意分享自己的經歷,提高捐血意識。
「很多人想到捐血的重要性時,馬上會聯想到發生意外和緊急狀況後在手術室急救的一幕,很少會想到像我這樣看起來很正常的人,其實也需要輸血來維持生命質量。我感謝每一位捐血者,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捐血隊伍,繼續幫助更有多需要的人。」
新加坡紅十字會受詢時表示,A+、B+、AB+、B-、O+和O-這6種血型目前在血庫的存量低。今年農曆新年與聖誕節靠得近,隨著年關將至,血庫和捐血活動上的捐獻者人數少。
為避免春節後血庫存量會大幅下降,該會懇請公眾在這段期間多捐血。
紅十字會獻血者計劃代理主任李寶全指出,新加坡每年約有3萬名患者進行輸血,包括因受傷或手術而流血,同時得顧及患有血液疾病或出現其他醫療情況者的緊急需求。
「我們鼓勵所有血型的健康人士在農曆新年期間前來獻出『生命紅包』,每捐出一包血就可以拯救3人的生命。我們也希望捐血者能繼續定期捐血,以確保我們有穩定和可持續的血液供應,支持新加坡的輸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