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號稱「東南亞小騰訊」的新加坡集團SEA提交2023年第一季度成績單。財報顯示,繼上年第四季度扭虧為盈後,SEA的盈利能力「乘勢而上」,在第一季度實現收入30.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9%。此前一周,SEA創辦人李小冬已表示,多數員工將加薪5%,以激發他們更好地投入工作。在世界多國大廠紛紛裁員、降薪之際,李小冬與他的集團引來多方矚目。
從天津到新加坡
李小冬出生於中國天津,從小喜歡打遊戲,後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工程系。大學畢業之後,他走上了與許多同齡人相似的道路,進入了知名的跨國公司,先後在維亞康姆、康寧、摩托羅拉任職,過著安穩的白領生活。

冬海集團創始人李小冬
2005年,李小冬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參加女友畢業典禮時,受到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的「求知若飢,虛心若愚」啟發,他放棄高薪工作,申請史丹福大學的MBA項目,赴美留學一切從頭開始。畢業後,因妻子獲得的獎學金來自一家新加坡公司,需赴新加坡工作服務,李小冬隨妻子一起移居新加坡創業。當時,他沒有多少積蓄,還欠了一大筆學生貸款,只能與妻子在新加坡布萊德路三房式組屋租一個房間住。
2009年,在與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分道揚鑣後,李小冬清算了二人共同創立的GGgame公司遊戲對戰平台業務,將其改名為Garena,專注於網絡遊戲發行。當時騰訊遊戲已經在中國市場取得一定成就,李小冬模仿它的發展模式,將社交和遊戲作為公司的業務核心,開始飛速發展。2010年,Garena從騰訊手裡獲得了《英雄聯盟》的代理權,之後又借著多款遊戲的火熱,迅速實現盈利,發展為東南亞最大的線上遊戲代理商,並於2014年成為新加坡首個估值達10億美元的網際網路公司。
「騰訊+阿里」的業務組合
Garena在遊戲領域的成功,給了李小冬跨足電商領域的資本和底氣。因女兒一句「想念中國的淘寶」,李小冬在2015年開始做電商,推出了東南亞版「淘寶」蝦皮(Shopee)。在發布之初,蝦皮借鑑了淘寶的做法,靠著低價和免運費政策,吸引了一批用戶,開始與阿里在東南亞的電商平台來贊達競爭。李小冬憑著自己對東南亞市場的了解,不同市場採取不同的營銷策略,帶領蝦皮在2019年實現訪客量超過來贊達。
2017年,李小冬將公司更名為冬海集團,並於紐約上市。加上2014年成立的SeaMoney,至此,冬海集團旗下遊戲(Garena)、電商(Shopee)和金融(SeaMoney)三足鼎立的業務格局形成。2021年,憑藉近2000億美元的市值,冬海集團成為新加坡市值第一的公司,也是亞洲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同年,43歲的李小冬以198億美元的身家成為新加坡首富。
「騰訊+阿里」的業務組合和蝦皮的快速增長令冬海集團備受關注。但是,為了讓蝦皮反超來贊達,李小冬燒了不少錢。新加坡《海峽時報》稱,冬海集團的經營模式最初模仿的是騰訊,因此被稱為東南亞「小騰訊」。與騰訊類似,冬海集團靠遊戲發家,遊戲收入占其總收入很大一部分,也主要靠遊戲業務為其他創新性業務的虧損「輸血」。這種互補模式,在早期效果甚佳,但當遊戲業務增長見頂陷入營收困境時就會反噬自己。
病床上的決定
去年一年,或許是李小冬過得最艱難的一年。賴以生存的遊戲業務收入疲軟、電子商務總商品量下降,冬海集團經歷大幅虧損。感染上新冠的李小冬在病床上決定開啟收縮戰略。據美國彭博社報道,李小冬採取了一種「休克療法」,他關閉了集團的一些市場業務並裁員。幾天後,李小冬告訴員工,「領導團隊決定,在公司達到自給自足之前,我們不會拿任何現金報酬。」此外,集團規定員工不准坐商務艙出行,每日餐食費用上限30美元,酒店每晚不得超過150美元,茶水間的茶葉也換成了「平替」,甚至衛生紙也從雙層變成了單層。
李小冬的「休克療法」似乎取得了成功。冬海集團今年3月公布的2022財年第四季度業績顯示,集團取得4.228億美元的凈利潤,這是成立以來,冬海集團首次取得季度盈利。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冬海集團取得季度盈利,主要是因為它採取了激進的削減開支措施。
香港媒體報道稱,讓李小冬事業得以開花結果的,是「虛心」。他曾在採訪中回憶,剛創業就遇上金融海嘯,籌不到資金,只得由家人、朋友贊助及自掏腰包。這個挫折化為「時時保持謙遜」的教訓,甚至成為企業文化。「保持謙遜是我們五個原則里的核心。只有保持謙遜,才能完成其他原則:服務、奔跑、適應和承諾。」李小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