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樂頤和洪敬智這對夫妻檔在宏茂橋濕巴剎賣豬肉。(圖:沈思宇、蔡佑霞)
「美女,給我半公斤豬肉碎!」「小帥哥,我要買豬腳!」
宏茂橋10道第409座巴剎里有一個豬肉攤,攤主是一對30多歲的夫妻檔,他們年輕的面孔在「安娣安哥」較多的濕巴剎里,顯得格外吸睛。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夫妻倆原本在銀行工作,在因緣際會下轉行到濕巴剎賣豬肉,可謂連他們自己也意想不到。

陳樂頤和洪敬智在宏茂橋的攤位,開業至今約三個月。(圖:蔡佑霞)
面孔年輕但手藝純熟 顧客刮目相看
34歲的洪敬智是豬肉販第三代,爺爺和爸爸都是豬肉販,他從小偶爾會到爺爺和爸爸的攤位幫忙。
2018年,洪敬智的父親在巴剎賣豬肉時突然心臟病爆發離世。洪敬智見母親當時一個人在裕廊西的攤位忙不過來,就與33歲妻子陳樂頤辭掉星展銀行櫃員的工作,到巴剎幫忙母親賣豬肉,進入這一行。
約三個月前,他們在宏茂橋自立門戶,開了一家名叫「SG小鮮肉」的新檔口。

洪敬智和陳樂頤在20多歲時,在銀行相識相戀。(圖:陳樂頤)
《8視界新聞網》記者今天(28日)走訪攤位時發現,雖然他們開業僅三個月左右,但他們已有一批熟客,也有顧客對他們的手藝表示認可。
50多歲的顧客Agnes就說:「這個女生力氣很大,很會砍肉,買回去的肉沒有碎骨。」
每個星期都會光顧一次的68歲顧客許先生則說:「他們服務好,很友善。」

陳樂頤在攤位負責斬肉。(圖:沈思宇)
各行各業皆有苦有樂
分別擁有大學和理工學院文憑的洪敬智和陳樂頤並不抗拒在巴剎當小販,他們認為不管是在銀行還是在巴剎工作,都有各自的苦與樂。
他們說,在銀行上班時,工作時間較固定,員工福利也很好,但得面對較多精神上的壓力;在巴剎工作則是有相當多的體力活,工作時間也長。兩人每天凌晨3點就得起床準備開工,每天回到家已經是傍晚6、7點。

陳樂頤和洪敬智分工合作,一起經營攤位。(圖:沈思宇)
當記者詢問銀行和賣豬肉工作,哪個的收入更好時,洪敬智沒有透露具體收入範圍,四兩撥千斤表示:「在銀行,是幫人打工,薪水是固定的。這裡,是我們自己的生意,你要賺得多,就要拼。」
兩人育有一個兩歲的女兒。對陳樂頤而言,目前這份工作也讓她更能兼顧母親的身份。「因為是自己的生意,如果孩子突然生病,我不用特地向公司請假照顧孩子,比較方便安排時間。如果我不在攤位,至少我的老公一個人還能來開檔。」

洪敬智是豬肉販第三代,對巴剎的環境相當熟悉。(圖:沈思宇)
開拓網購團購生意 希望大眾不遺忘濕巴剎
目前,攤位的生意仍是他們的主業,但他們也觀察到時代變化的趨勢,所以正開拓網購和團購的生意。
洪敬智可說是從小在巴剎長大的孩子,他意味深長地說:「我是第三代(豬肉販),但也可能是最後一代,我也不知道。因為過了我們這個年代,我不知道下一代,還會不會想要到巴剎當小販。」
「或是下一代的人,會不會來又熱、又髒的巴剎買菜?我不知道。希望大家能多來巴剎,而不是全部都去超市,因為我們巴剎也有巴剎的好,東西通常比較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