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Z世代(Generation Z,簡稱 Gen Z),目前年齡介於14歲至27歲。很多人對他們的印象是:似乎對生活不怎麼積極,甚至有些頹廢,能躺著就不願站著。
其實這群年輕人有夢想,對生活也有追求,會放膽做自己想做的事,從事一些與眾不同的工作。
「Z樣的我們」(Generation DreamZ)視頻系列最後一集,我們訪問了一名23歲的新加坡摔角手,了解他如何一步一腳印,在摔角擂台上找回真正的自己。
過去10個月,柯宇陽一直有個秘密瞞著父母。
但這個秘密,他的同學和朋友早就知道了。
「父母以為我放學後不回家是去練球,但我其實是去參加摔角訓練。」
紅螞蟻眼前的柯宇陽,在採訪過程中不時露出鄰家大男孩的靦腆笑容,很難想像他跟摔角擂台上意氣風發的「硬漢」是同一個人。
問他最得意的「殺手鐧」是哪一招?柯宇陽說是「獵鷹箭」(Falcon Arrow),即把對手高高舉起,然後重重摔下。
蟻粉的腦海里有畫面嗎?沒有的話,請看以下視頻的第一幕:
蟻粉看了視頻,是不是也被摔角場上熱血沸騰的氛圍感染了?還是已經被危險動作嚇得心跳加速,不忍直視?
從網民的留言可見,不少觀眾仍戴著有色眼鏡,把摔角賽當作一齣戲,認為擂台上的拳打腳踢都是預先設計好的煽情橋段。
柯宇陽不否認,賽前確實會與對手討論故事和彩排動作,還要按「劇情所需」裝出疼痛的表情,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完全不會受傷或不會感覺到疼痛。
「我的演技還有待進步,但真正的疼痛是騙不了人的。」
觀眾對摔角的質疑讓柯宇陽如此介懷,也足見他對這項愛好的自豪感有多麼強烈。

柯宇陽(被掐者)按「劇情所需」,還得裝出疼痛的表情。(紅螞蟻攝)不是猛龍不過江?
世界摔角娛樂(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簡稱WWE)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體育娛樂公司之一,收入來源除了職業摔角比賽,還有電影、音樂和營銷等相關部門。
即使是名不見經傳、剛出道的摔角選手,一年的收入也有10多萬美元。巨星級選手就更不用說了,每年入帳百萬美元都不成問題。
對亞洲的摔角選手而言,那是一個他們夢寐以求卻遙不可及的舞台。
今年2月,28歲的Sean Tan成為首名在WWE招牌電視節目「Friday Night SmackDown」亮相的新加坡籍選手。

Sean Tan(騰空者)是首名與WWE世界摔角娛樂公司簽約的新加坡籍選手。(Dante Chen臉書)
藝名為Dante Chen的他,在短短一分半鐘的比賽中竭盡全力,雖敗猶榮。他賽後在社媒上感謝支持者,並稱這是個「締造歷史的時刻」:
「對那些懷疑過自己的人,現在開始也不會太遲。」
隨著新加坡摔角界日益壯大,柯宇陽所屬的摔角館Grapplemax近日也受邀加入亞洲太平洋職業摔角聯盟(Asia-Pacific Federation of Wrestling,簡稱APFW)。
這意味著,柯宇陽日後將有機會飛往日本參加訓練,與各國的摔角選手切磋交流。
不過,要在新加坡當一名全職摔角手,可沒那麼容易。
柯宇陽直言,摔角在美國是一項擁有固定觀眾群捧場的運動,但新加坡目前還沒有這樣的市場。
因此,在新加坡參賽的摔角選手為了養家餬口,平日都有各自的全職工作,到了周末才義務參加這些「表演秀」。

柯宇陽(白衣者)平日參加訓練時,也得練習擺出勝利的姿勢。(紅螞蟻攝)
問他會不會考慮把職業摔角當成全職工作?柯宇陽聳聳肩說:
「我覺得新加坡人普遍都有這樣的想法:選擇『傳統』的升學途徑,找個朝九晚五的工作,賺份穩定的收入。生活穩定固然好,但我也想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相信一旦父母看到我做著自己喜歡和享受的事情,他們就會明白摔角跟其他愛好其實沒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