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宗鄉會館開放門戶,吸引新移民參與會館事務。年輕的新移民帶著對新環境的好奇和渴望,在宗鄉會館找到融入新社會的橋樑。當年輕的心靈與傳統的價值觀相遇,一種美妙的化學反應在這些古老的會館中悄然發生。他們不僅為宗鄉會館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想法、創新的視角,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
來自豐順會館和南洋客屬總會的陳奕妏正是他們中的佼佼者。在11月16日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主辦的2021-2022年傑出會館獎暨第四屆宗鄉總會傑出青年獎頒獎典禮上,她獲頒宗鄉總會傑出青年獎。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中)為陳奕妏頒發宗鄉總會傑青獎,右為宗鄉總會會長蔡其生
/ 在會館找到家的感覺 /
2004年,祖籍豐順的陳奕妏獲得新加坡政府頒發的獎學金,告別成長地深圳,到新加坡的La Salle College攻讀設計學。2009年,奕妏在豐順會館前會長何僑生的引薦下加入豐順會館。一方面是出於好奇,另一方面是想更深入了解本地社會,結交朋友。但由於畢業後進入一家跨國公司工作,初入職場的忙碌讓她沒有太多時間去會館活動。直到她婚後帶孩子參加會館的新春團拜,感受到濃郁的新年氣氛,和大家庭一樣的氛圍,才讓她對會館有了新的感觀,促使她決定經常帶孩子到會館參加活動,感受傳統文化。
奕妏說:「在中國的時候,我們只是在家裡講客家話和潮州話,在外面其實很少講。來到豐順會館之後,聽大家講客家話的那種感覺很奇妙,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會館的長輩就像自己的阿公阿嫲一樣,都對我很好,對我在會館的工作也給予幫助和支持。」在鄉親們的引導下,她更快速、更深入地了解了本地的風俗習慣和文化特色,尤其是了解到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的社會,族群之間要互相包容。「在會館,聽到熟悉的鄉音,讓我深切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減少了鄉愁,也鼓勵我安心在這裡落地生根。」

▲奕妏為豐順會館製作線上節目
在會館活動的時間多了,奕妏看到會館的很多長輩花費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推動會館事務,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這讓她深受感動。於是,在會館擔任董事的她,開始協助會館推展新業務,舉辦一些比較貼近年輕人的活動,比如開網上直播、客家美食手工作坊等。此外,她也扮演了會館與廣東省各地的溝通橋樑,促進兩地交流,並多次協助會館策劃青少年尋根之旅,帶他們深入了解自身的根源和文化,激發學習母語的興趣。
/ 融合傳統與現代,提升會務 /
在本地已有近20年的奕妏如今事業有成,她經營管理的川菜餐廳——寬窄巷子已經小有名氣。在兼顧事業、家庭的同時,她也在會館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不僅擔任豐順會館董事兼青年團團長,同時也擔任南洋客屬總會文化資訊股主任。作為新一代的客家人,她擅長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有效地推動會務。疫情期間,她為豐順會館發起線上館慶活動,同時還兼任節目策劃、指導和主持。

▲奕妏為南洋客屬總會製作《獅城說客》節目
2020年,她為南洋客屬總會製作了系列直播節目《獅城說客》,這個節目內容涵蓋了客家歌謠、美食、行業、會館歷史、武術等項目。該節目在多個平台直播,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觀眾上線觀看和交流。前三集節目還和惠州客家藝術團聯合呈獻,實現了跨國線上聯合直播。在回顧這個項目時,奕妏說:「以前南洋客屬總會從沒舉辦過類似活動,這次籌辦的活動讓客屬的會館都參加進來,通過一起辦活動,客屬的會館有了凝聚力,可以把大家團結起來是很有意義的。」
善於運用科技的奕妏曾多次籌備和主持南洋客屬總會的線上會慶與新春活動,她還協助會館的華樂團、合唱團進行線上直播,安排各種必要的設備,確保會務不會因疫情而停頓。今年,豐順會館迎來150周年大慶,奕妏毅然接下籌委會副主席一職,負責領導會慶和設計的工作。
參與會館活動這些年,奕妏看到會館的資深長輩們對新事物或新提議的開明態度,他們樂意讓她嘗試,也願意接納年輕會員並委以重任。談到這次獲頒宗鄉總會傑青獎,奕妏說:「我很感激南洋客屬總會和豐順會館的提名,感謝會館領導們對我的厚愛和提攜,同時也感謝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讓我能實現心愿回饋社會,為鄉親和社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