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高級部長Tharman Shanmugaratnam宣布,將發行最多五個新的數字銀行牌照。

Tharman Shanmugaratnam
從2000年以來,當地銀行獲准開展數字業務。星展銀行集團、華僑銀行、聯合海外銀行等獲得了第一批數字銀行牌照,開始與在本地運營的金融科技公司和外資銀行展開競爭。
這一次,母公司不是金融機構的企業也可以申請。
新頒發的五張數字銀行牌照將包括兩張全面數字銀行牌照(digital full bank license)和三張批發數字銀行牌照(digital wholesale bank license)。
全面數字銀行牌照只開放給總部設在新加坡、由新加坡人控制的公司。獲得該牌照的公司可以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包括為零售客戶提供存款服務。而批發數字銀行牌照則開放給新加坡或外國公司申請, 但獲得牌照的公司只能為中小企業和非零售客戶提供服務。
據報道,外國公司可以與新加坡當地公司設立合資企業,申請全面數字銀行牌照, 但必須符合總部設於新加坡以及由新加坡人控制等條件。
誰會申請?
目前已經有兩家公司公開表示會積極申請,第一個是共享出行平台Grab,在半個月前MAS剛透露這一信號時,就計劃在監管開放之後進行資質申請,並請了專門的機構諮詢機構,以做好充分的準備。
另一家是遊戲公司雷蛇。坐擁大量遊戲玩家,雷蛇正在東南亞發展金融科技業務,尤其在馬來西亞,Razer Pay是當地重要的電子錢包之一,目前正打算在新加坡推出Razer Pay應用。

Razer Pay在馬來西亞有一定影響力
不過冬海集團(SEA)旗下的Airpay擁有Garena的大量遊戲用戶,最後也沒能成功進入其他場景。到底是時機問題還是遊戲錢包本身的問題,就看雷蛇的探索了。
會引發牌照爭搶潮嗎?
2018年2月,香港金管局允許科技公司參與在港設立虛擬銀行,引來大批科技公司,在50多家申請牌照的名單里,有螞蟻金服、騰訊旗下的財付通、京東、中國平安旗下的金融一帳通,還有網絡金融借貸公司Welab和電子錢包運營商Airwallex等初創公司。
由於申請數量過多,導致審核周期加長,不得不推遲發牌時間,過了一年才發布第一批牌照,最終核發的八張牌照當中騰訊、京東、阿里、平安、小米、眾安在線悉數在獲批名單之中,將內地金融科技市場的上戰火蔓延到了香港。
如今,東南亞已經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出海的橋頭堡。新加坡放開數字銀行,也必然會引起關注。
不同之處
不過,新加坡畢竟和香港不同。
第一,香港本身沒有什麼有強場景的網際網路巨頭,所以基本都是內地網際網路公司的戰場;而且,國內公司搶奪香港的數字銀行牌照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已經完全滲透的香港金融市場本身,而是能夠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甚至更遠。後者取決於政策, 但是總體上大家覺得是正面的。
而新加坡本身就有Grab這一巨頭,占據了線上線下多個場景,並一直在金融科技各個領域積極滲透。幾周前傳言Grab會把金融部門拆分出來獨立融資 ,數字銀行牌照對其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至於Grab會不會單獨申請,還是會考慮和大華銀行(UOB)的現有合作,就看Grab自己的戰略了。如果Grab單獨申請並成功的話,還是會給新加坡一直比較穩健的銀行市場帶來一定的衝擊的。
不過,不能忘記的是,MAS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金融市場的穩定。小規模的刺激是為了避免而不是促進大規模的顛覆。
對於這一年多來在支付領域一直PR不斷的雷蛇來說, 支付和金融領域的突破對其在港交所的股價至關重要。畢竟和小米一樣,單純的硬體公司雖然有大量骨灰粉玩家,還是不夠sexy。


墨騰創投總部位於新加坡,在印尼、中國、阿聯均設有常駐團隊,並在東南亞、印度、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擁有強大的在地資源。墨騰長期關注海外高速發展市場,利用在地資源、執行經驗和團隊孵化自有、合資或合作項目,同時制定方案協助海外市場探索者和投資者決策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