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地處東南亞,總面積僅有71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被稱為「小紅點」。儘管面積不大,新加坡卻憑其自由貿易經濟、高效勞動力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新加坡的交通網絡非常發達,前往每個景點都非常方便。城中的博物館、景點、古蹟、購物中心和美食距離較近,但依然建議搭乘公共運輸工具出行。
新加坡被稱為「獅城」源於一個傳說。相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來到此島,看見一頭獅子,他認為是好兆頭,決定建設這個地方,並給島嶼取名「新加坡拉」(Singapura,梵語中「新加」是獅子的意思,而「坡拉」則意為城市)。
新加坡是個非常適宜居住的城市。乾淨的街道、清新的空氣、誘人的美食、精彩的夜生活,她值得你停下匆忙的腳步,花上3天時間,漫無目的地遊蕩在這座花園城市,好好享受一段屬於自己的熱帶生活。
新加坡的現代歷史起源於1819年英國人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將其建設成大英帝國的重要港口。1942年日軍入侵新加坡,對這座島嶼進行了殘酷的統治,殺害了大量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1945年戰爭結束之後,英國重新獲得了對新加坡的統治。新加坡渴望加入馬來西亞聯合邦並在1963年和馬來西亞一起建立馬來西亞聯邦,然而最後馬來西亞將新加坡逐出聯邦,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的共和國。
1959年,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贏得了選舉,他本人成為新加坡第一任總理。儘管當時新加坡環境惡劣、住房不足、失業率高,但李光耀仍然大膽推行工業化進程。到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進入了世界最繁榮的國家之列,與當時的香港、台灣、韓國並稱為「亞洲四小龍」。
新加坡人與所有大城市的人們一樣,對陌生的旅行者不太熱情,但是大部分新加坡人為人樸實單純,沒有心計,而旅行者應該尊重當地法規,不要在公共場所亂丟垃圾、抽菸。如果要向當地人問路,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因為大部分新加坡人的方向感都不太好,特別是當你詢問中文路名時,所以儘量在問路的時候,使用英文地名或者路名。
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每個種族的宗族和信仰都不太一樣。所以儘量多尊重其他種族的習慣,也不要隨意批評其他種族,有可能會觸犯新加坡的法律。馬來人信奉伊斯蘭教,所以在馬來餐廳、清真寺,請尊重伊斯蘭教的習俗。比如說在食閣吃飯,注意有些檔口是清真(Halal),就不要去點豬肉類食物;去清真寺參觀,要把鞋子脫在外面,並且按要求穿戴長袍、頭巾。
在印度教寺廟參觀,也要把鞋子脫在外面。有些印度教寺廟不允許拍照,請注意看門口的提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