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作為一個面積並不大的國家
但是為何在教育上卻能一鳴驚人
把歐美、亞洲眾多國家
都甩在後面
成為教育的N0.1呢?
國家的重視人才
新加坡基礎教育政策
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架構
即以資優生為對象的促優政策
以學困生為對象的扶弱政策
以所有人為對象的全納政策
在扶弱方面
從2014年起
新加坡政府要求所有小學
每學年都要為弱勢家庭的子女
預留至少40個名額
並為各校配備教育協作人員
在全納方面
新加坡政府1993年啟動的
教育儲備金制度
自2014年起惠及
7歲至16歲所有青少年
新加坡教育體系
以多次反覆分流而著稱
是我們所崇尚的精英主義
其實
「分流制」的核心理念是
「人人皆可成功」

新加坡的特色課程
新加坡政府在
「智能城市2015」計劃基礎上
推出「智慧國2025」計劃
並同時實施
第四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
以及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開展
「編碼樂」計劃
在新加坡小學課程設置中
科學與英文、母語、數學
並列為四大主課
在考試中比重相當
學校管理制度亦接軌國家戰略
基於「卓越學校模式」
以評價促發展
新加坡當地是英語教學
所以中國的學生
想要進入新加坡政府中/小學讀書
需要在預科學校
學習6個月左右的預備補習課程
然後參加新加坡教育局
舉辦的考試(英語、數學)
之後會被新加坡政府
統一分配插班到政府中/小學裡
新加坡政府小學的學生
每天是半日制課程
上午半天或是下午半天
剩下的半天是素質型的課外活動
比如設計與工藝、美術與勞作
公民及道德教育、體育與音樂等
幾乎每所學校的課外活動都有幾十種
2011年
新加坡政府一方面新設英語學院
以提升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
另一方面公布《母語教育檢討報告書》
倡導對母語的
活學活用、樂學善用
並推出語言能力描述指標
語文教育的工具性
務必紮根於語文教育的文化性
既形塑國民,又重塑國家
語言是文脈,更是民族血脈

對教育的投入
受自然資源等方面限制
新加坡政府
對於人力資源在經濟
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有著深刻的認識
長期以來一直把創新
作為國家發展的源動力
在教育改革方面
新加坡教育興國的戰略
選擇和巨大的教育投入毋庸多言
打造「智慧國」
是新加坡政府一直努力的目標
可以說新加坡
在教育改革的歷程中
真正走出了一條
創新與務實相結合的道路
進入21世紀
新加坡教育更是把學生不同的
自然稟賦、才能
興趣和特長看作重要的資源
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優勢
並且提供機會給他們進行充分展示
總之,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和強大的教育決心
新加坡的教育水平
是達不到今天的成就的

教學模式先進
為了適應國家在不同階段
教育發展的戰略定位
新加坡在教學上
推出了一些舉足輕重的改革
緊緊抓住教學這一關鍵環節
直指核心——學生的學習
自2004年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在國慶大會上演講
提出要對教育進行變革
做到
「教師少教一點,讓學生多學一點」以來
新加坡在教學方面
秉持和踐行的都是「少教多學」

少教多學
是呼籲教師
讓學生真正沉浸到學習中
為他們的未來做準備
學習並非為了測試與考試
質量是少教多學的核心精神
要更少地依賴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
重複的考試和缺乏個性的教學模式
而更強調從經歷中發現
強調個性化教學
學習終身受用的技能
通過創新而有效的教學方式
和手段塑造學生的性格
看到這裡
大家覺得獅城的教育怎麼樣呢
小文是覺得,留學一定要趁早
歡迎大家留言發表看法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