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ASEAN),由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十國組成。
2017年,東協十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共計約2.77萬億美元。有預測稱,至2019年,東協GDP每年都將以5.3%的速度持續增長。
然而,現實來看,這片商業熱土卻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Ishtiaq Mahmood教授就東協所面臨挑戰,以及東協國家未來又可以如何應對,給出了他的分析與見解。
教授簡介

Ishtiaq Pasha Mahmood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策略與政策系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與政府學博士
研究領域:新興市場戰略、商業集團、節約型創新
01
地緣政治穩定性和區域關係
東協成立於1967年,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五國作為創始國協議成立,目的是實現區域和平、穩定與協作。
東協地處極具戰略意義的重要地理交匯點,並與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大經濟體——中國和印度相連,這使得東協成為了區域和全球力量所關注的焦點地區。
部分東協成員國捲入了與鄰國的領土爭端。例如,中國對南中國海主權的主張,與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的領土主張有所衝突。
雖然挑戰一直存在,但東協各國政府間若能更緊密地協調,並設定共同目標,則將有助於促進穩定及減少可能的衝突。

東協地區坐擁6億消費者,同時還是一個不斷增長的市場。(Reuters)
02
企業的治理挑戰
東協地區存在豐富多樣的商業企業,其中就包括不少大型家族企業和國有企業,如泰國的中央集團(Central Group)、印度尼西亞的薩利姆集團(Salim Group)、新加坡國有資本參與的新加坡電信公司(Singtel)和越南的Vinamilk等。不過,中小企業(SME)和小微企業占據了東協地區商業活動的至少89%。
大型企業集團的既得利益和普遍存在的腐敗問題,正在破壞該地區的商業環境,小企業從中受害尤甚。東協地區需要強大的獨立民間機構,來防止腐敗並協助該地區參與全球競爭。對此,數字創新無疑能夠帶來希望,它能夠有效地提高透明度,並最終促進經濟增長。

東協最新戰略發展趨勢。(世界經濟論壇)
03
新的商業模式
東協地區是一個有著超過6億消費者的增長型市場。該地區的人均GDP約為6,500美元(不含新加坡),低於中國,但高於印度。
該地區的消費者對商品的價格和品質都十分敏感,因此造就了區域企業的低利潤率和低勞動力成本,並成為了外國企業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對於剛剛進入市場、希望適應環境並提升利潤的企業,可以從關注該地區特定消費者的需求和條件入手,從而制定相應解決方案。
東協地區手機應用的普及率很高,移動技術在東協尤為有用。
政府的支持有利於減少失敗帶來的成本負擔,從而鼓勵公司進行創新。這可以通過所謂的「輕觸式」(light touch)監管來實現,從而有效地促進創新與創業。
04
不斷變化的人口構成
東協地區的城市化程度不斷提高,又擁有年輕、有文化、有抱負的人口構成。因此,東協的消費者將需要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而這也為希望開拓不斷增長的消費市場的企業提供了絕佳機會。

女性在2018雅加達亞運會滑板項目賽事中競技。(Reuters)
各國政府有必要通過教育和培訓,幫助年輕人了解日益一體化的區域經濟的需求。東協國家目前所付出的努力,可能還不夠。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為尋求更好的機會,遷移到馬尼拉或雅加達等城市,他們勢必會對現有的基礎設施和就業市場造成壓力。
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離不開創新的方式。從平價住房到低成本、高質量的醫療保健和教育等,都要求東協各國政府與私營部門及非政府組織密切合作。
05
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東協各成員國的人均收入水平迥異。以2017年為例,新加坡的人均GDP為57,714美元,柬埔寨為1,384美元,而緬甸則為1,298美元。
近年來,雖然低收入國家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是區域經濟的進步未能消除東協成員國之間的重大差異。
世界銀行2017年最新發布的Global Findex數據顯示,98%的新加坡成年人和85%的馬來西亞成年人擁有銀行帳戶,但在柬埔寨和緬甸,該數字只有22%和26%。
這些差異表明,東協部分成員國需要對基礎設施、金融機構和戰略規划進行全面且高效的投資。
06
區域數字經濟
東南亞有著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網際網路用戶群,預計到2020年,每天將產生超過125,000名新用戶。
其中大部分增長將來自移動端,而這將有可能形成新興產業,跨越傳統的商業模式,從根本上改變數百萬人的生活。但是,各成員國的技術應用程度相差較大,建立區域性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很有必要。
07
經濟一體化
隨著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於2015年成立,東協已經形成了一個聯繫更加緊密、更加一體化的區域集團。
東協經濟共同體旨在建立一個單一的市場和工業生產區,提高競爭力、支持包容性增長、並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
此外,在美國退出後,東協國家與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在2018年簽署了經修訂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文章英文版原載於世界經濟論壇官方網站WORLD ECONOMIC FORUM,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為7 key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of ASEAN - and how to solve them
作者:Ishtiaq Pasha Mahmood
翻譯:楊嘉銘 | 製作:秦豪
*本文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