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越來越多孩子因手機上網成癮引發行為問題,而向輔導員和心理學家求助,甚至有一名5歲男童因不被允許用手機玩遊戲看卡通,在父母面前展現攻擊行為!更有兒童因為玩手機,而拒絕和家人一同外出吃飯。
網路世界誘惑多,有的人沉迷於網路遊戲,有的人則沉迷於社交媒體或[色。情]內容。
孩子上網成癮後就不跟家長說話,沒禮貌,無法好好學習。但家長卻渾然不知,太長時間使用手機是上述行為出現偏差的導因。
有部份原因出在家長本身的手機使用量也大。他們提升手機時,就把舊手機給孩子,但這些孩子都還沒有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
專家呼籲家長,在限制孩子使用手機的同時,也要多和孩子說話及閱讀,進行其他活動。
家長該如何管理孩子們正確使用手機?
孩子有手機了,本以為與孩子的聯繫會更便捷,誰知卻讓家長有「失控」的感覺,手機玩遊戲,手機上網,手機發簡訊乃至「談情說愛」,手機便成了繼網路之後又一個「炸彈」,不敢輕觸,如處理不當,輕則「硝煙瀰漫「重則」劇烈爆炸」。
中小學生使用手機要不要管,答案是肯定的。未成年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引領,扶正這棵小苗是父母的責任也是應盡的義務。
比如,家長與孩子之間發生的由高額的手機費引發的手機大戰,文文媽替文文交費時發現上月孩子的手機費用近四百元,文文媽這才要求查詢手機使用情況,發現文文本月發資訊五百餘條,還有上網費電話費等,當向文文詢問時,文文置若罔聞,滿不在乎,文文媽氣得直發抖,要求文文爸實施暴力。
錯在誰,全是文文嗎?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文文的父母在交給孩子手機時沒有對手機如何使用進行事先約定,家長的管理因缺乏可依據的標準,事後的處罰必會遭到孩子的質疑與反抗。
其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孩子的手機管理:
首先為孩子購買手機後,應和孩子一起認真研究手機使用規則明確一些「嚴禁」事宜:手機不准上網,不准使用手機接收或傳遞不健康資訊包括圖片與視頻(近期各大媒體連篇累牘的報導,表明手機不良資訊對青少年的危害到了不管不行的地步);如上課不准使用手機,晚間做作業期間不准使用手機;每月發簡訊量控制在200條以內;晚10點以後不准打電話與朋友聯繫,與朋友之間的電話聯繫一次控制在十五分鐘之內等等,此項規定一定要具體,要根據孩子及家庭的實際情況約定。
其次要規定獎懲措施。如每月規定使用話費五十元以內,超支有處罰,節省有獎勵,鼓勵孩子正確使用手機的行為。獎懲措施可根據孩子的興趣及喜好,力求「獎」在孩子的興趣點上,「罰」在孩子最痛處。
這些規定在制定時必須要和孩子一起商量討論,父母和孩子都可以拿出自己的首選方案,最後的方案須經雙方同意認可。規則制定後,要求孩子必須嚴格遵守,父母可行監督之責,定的時候是人性化的,執行的時候必須是不留情面的。要讓孩子知道規則的意義,規則就是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去隨意違反,從小灌輸這樣的規則意識,孩子將終身受益。
如果一直未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的家庭會出現這樣一些情況,孩子很反感被束縛,一管就跳,這樣的家庭需要從頭做起,家長要有非凡的耐心一點點為孩子輸入這樣的意識,從「定時交作業」這樣一些小學就該知道的規則教起,在規則的建立進程中沒有捷徑可走,欲速則不達。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大的,要相信我們的孩子,學著感受孩子的情緒,在孩子「接受不了」的時候得停下來切不可急躁,否則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