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問題,可以說是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去關注的一個話題。但是在教育這個問題上,老師總是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群體。

01
新加坡是當之無愧的教育大國,而這樣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一直在默默付出的老師們。因為新加坡獨特的教育體制,新加坡的老師們要付出的是其他國家老師的很多倍。雖然新加坡在老師的福利待遇上很慷慨,也有專門為老師們設立的國家級獎項,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新加坡老師選擇離職。
一位已經離職的化學老師林小姐表示,她在新加坡國家初級學院工作了10年,必須從早上7點工作到晚上7點,當中有一半的工作時間拿來處理學校事務。林小姐這樣說道:
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加強教學技巧,其他的職責就夠忙了。我決定離職,因為我不能專注在熱愛的事情上,就是教學。
另一位59歲的老師即使擁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抱怨「文書工作花上他好幾倍的時間」,他也因因為患上抑鬱症而辭職。其他老師也抱怨,長時數、班級人數過多、家長太要求,都是讓他們離職的原因。
02
其實,在上文中提到的過多的文書工作也與新加坡教師的績效管理制度有很大關係。
新加坡教育部為教師提供了教學、行政和教研三種職業發展選擇。績效管理制度對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和教研人員的工作業績考評採用不同指標,對不同層級的人員也提出不同的標準。

績效管理制度主要評估的內容就是「主要工作業績」和「能力」兩大部分。
「主要工作業績」的考評通過學生表現、專業發展和對組織貢獻等來考察教師在一個學年工作中的表現。考察重點在於教師如何通過課堂教學以及課外活動等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價值為導向」的教育理念。
「能力」考評主要通過個人素質、專業能力、組織能力和協作能力等四部分來考察教師的總體素質和能力。
被考評教師按照其主要工作表現和能力考評的最終結果被分為6個等級。一般來說,教師如果只是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通常只能被評為C級。如果想要達到B級或A級,教師要做好超出自己所在級別、職位的工作,或做大量的行政工作。所以級別越高的教師標準要求也越高,被評為高等級也越難。

而且,這個考評是貫穿了學年初、學年中和學年末的。
學年開始階段,教師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以及自身的具體工作任務,與考評者共同商討制定本年度的工作計劃和階段性目標,分析當前的能力是否勝任,並針對不足之處制定提升計劃。
學年中,考評者會通過不打招呼聽課、抽查教案和學生作業本,徵求學生、家長意見等方式了解教師平時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表現,不過這次的考評結果是不計入最後的成績的。而在學年結束後,考評者會對被考評教師進行最終的考核、評分。

03
新加坡教師的績效管理制度還是很公平的,可以綜合考量一個老師的工作,明確他們的工作任務以及職業目標,不過,不同的評價等級還是會對老師帶來一些心理壓力,為了獲得更高的評價等級,新加坡的老師們也就不得不承擔更多的工作任務。
雖然有很多教師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選擇辭職,不過,新加坡教育部回應,過去幾年來,新加坡教師的年度辭職率低,只有大約3%。而且新加坡的教師人力資源一直很穩定,有超過3萬3千名教師在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