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網際網路的誕生
各種虛假信息
以及相應的詐騙事件
也隨之而來
在一些節假日或是特殊活動時
往往會給騙子更多可乘之機
例如「雙十一」
和「黑色星期五」
等購物狂歡時刻
購買、售後、退貨、運輸
等環節都會是騙子進行詐騙的重點

在新加坡
這樣的電子商務詐騙案件
屢見不鮮
僅1-9月
就超過了1800起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受害者
在Carousell等平台
看到大幅折扣的廣告
付款後卻收不到貨
上當受騙
騙子常利用購物佳節期間
公眾希望獲得大幅折扣的心理
欺騙受害者
作為防範措施
警方建議公眾不要衝動購買
注意網上價格低得
讓人難以置信的廣告
並儘可能向有商譽的賣家購買商品
如果在網上購物
應在下單前
閱讀關於賣家的評論
此外
騙子也可能利用本地銀行帳戶
或提供身份證或駕駛執照的複印件
誤讓公眾以為
他們是真實的賣家
公眾也應避免預先付款
若需預先付款
只使用在收貨後
才打款給賣家的購物平台
進行交易
或者親眼見到賣家
驗貨後才付款
若懷疑自己受騙
公眾可撥打警方熱線
1800-255-0000
或上網
www.police.gov.sg/iwitness
提供線索
也可撥打全國罪案防範理事會熱線
1800-722-6688
或上網www.scamalert.sg求助

當然
這些是詐騙之後
公眾可以採取的一些措施
那麼在詐騙發生之前呢 ?
不僅僅是詐騙
還有誘導公眾的虛假信息
這些也都需要提前預防
對此
新加坡給出的答案就是教育!
詐騙不像其它書本上的知識一樣
是有條理框架
可以死記硬背的
詐騙在很多時候
是深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高度貼合的
因此 ,在很多時候
即使有了足夠的警惕心
我們依然會走入
犯罪分子布下的陷阱

因此
定期的防騙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要從小就進行防騙教育!
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
騙子能夠更輕易地
獲得受害者的個人信息
行騙手段也是日新月異
因此也需要
公眾時刻了解最新的防騙知識
新加坡的政府部門
和公民組織將通過不同的
公共教育和宣導計劃
動員國人聯手形成
第一道防線對抗網絡假信息
其中
通訊及新聞部
將同國家圖書館管理局
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
及新加坡網絡安全局
合作制定一個全國框架
讓推行數碼通識課程的
公共機構和其他組織
在設計課程時有一個參考依據
這個框架預計將在
明年上半年推出
教育部也將推出新的媒體通識工具包
輔助各中小學
及初級學院的教師在教學中
引導學生培養
負責任的網絡使用習慣
避免助長假信息的傳播

在對詐騙信息抵抗力稍弱的
中小學生的教育方面
新加坡也是花了很多心思
不僅在學校課程方面
增加了防詐騙的相關內容
也積極地讓學生
參與到防詐騙的實踐中去
位於歐南園的PIXEL工作室
舉辦了由媒體通識理事會主辦的
一日工作坊
來自不同學校的十幾位學生
前來拜訪參觀
在了解如何全面防衛詐騙的同時
學會辨識各類詐騙案

由於家中長輩
常接到假公安打來的詐騙電話
13歲男生已能背下
假公安的「遊說」台詞
這是參加活動的學生
親身接觸到假信息
造成危害的真實例子
演講者在工作坊上
分享本地常見的詐騙案類別
談到假公安詐騙案時
來自綠苑中學的
盧鵬宇(13歲)立刻舉起手
當場模仿假公安
向受害人索取個人資料時
說話的口吻
觸愛健全網絡副經理
姚偉雄在工作坊上表示:
「我們想要向學生強調的是,製造一個正面網上文化的重要,因為這會影響我們社會。」
小文認為
無論什麼時候
從孩童開始就培養防詐騙意識
對孩子今後的發展
肯定是有益的
在這一點上
無疑是新加坡做的最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