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超高凈值個人(UHNWIs)來源地,但亞洲UHNWIs的捐贈僅占全球份額的13%。然而,隨著在新加坡成立家族辦公室的興起並通過慈善捐贈回饋社會,新加坡的慈善環境也變得日益繁榮。
在這個過程中,外國企業主尋求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的趨勢也日益明顯,他們不僅注重經濟貢獻,更加關注通過慈善活動來提高社會貢獻和融入度。

(圖源網絡)
新加坡富豪的慈善舉措
新加坡成為了許多亞洲和全球富豪的選擇之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亞洲富豪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並通過慈善捐贈回饋社會。例如,香港的H.S.Chau基金會和馬來西亞手套大王林偉才都在新加坡進行了慈善捐贈。

(林偉才,圖源網絡)
H.S.Chau基金會在2024年2月向新加坡最大的公共醫療集團SingHealth捐贈了100萬新元,用於支持經濟困難的女性接受先進的癌症治療,如質子治療和免疫治療。
除了捐款數額之外,這些富豪的慈善行為也是備受關注的。
據《福布斯》報道,H.S.Chau基金會創始人周凱旋(Solina Chau)資產約為23億美元,排名香港2024年50位最富有人士中的第35位,而基金會的董事兼董事會成員張培薇(目前已是新加坡永久居民)也具有顯著的影響力。

(周凱旋,圖源網絡) 這些富豪的慈善行為往往受到家族辦公室的支持,例如,李嘉誠的私人投資公司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在2022年在新加坡設立了家族辦公室,成為支持H.S. Chau基金會的重要力量之一。

(圖源網絡)
新加坡的慈善環境
儘管亞洲的富豪數量排名世界第二,但其慈善捐贈金額卻遠遠落後於歐美地區。
根據Altrata的Ultra High Net Worth Philanthropy 2024報告,亞洲的UHNWIs捐贈僅占全球份額的13%,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亞洲的非營利組織發展相對滯後,部分原因也可以歸結於文化和監管因素。
然而,新加坡政府的積極作用正在改變這一現狀。新加坡政府鼓勵設立家族辦公室的富豪們回饋社會,並通過慈善稅收激勵計劃來促進這一進程。家族辦公室數量的迅速增加也表明了新加坡作為慈善中心的潛力。
家族辦公室的優勢
在2022年底,新加坡的家族辦公室數量已經從2018年的大約50家激增至1,100家。
為了進一步促進慈善捐贈,2023年7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引入了家族辦公室慈善稅收優惠計劃,該計劃旨在鼓勵這些家族辦公室為慈善事業做出更多貢獻。
根據該計劃,符合條件的單一家族辦公室(SFOs)可以申請對海外捐贈的100%稅收減免,最高限額為捐贈者的法定收入的40%。
此外,家族辦公室還被要求任命和維持慈善專業人士,並產生至少200,000新元的額外本地業務支出等。
新加坡綠卡獲批的關鍵
同時,在新加坡尋求永久居民身份(PR)的外國企業主也需要注意一些關鍵因素。除了經濟貢獻、行業及其學歷背景,個人的社會貢獻和社會融入度也十分重要。
通過義工、捐款或者獻血等方式來展現對社會的積極貢獻,以及參加本地活動、社團組織以及加入慈善組織等途徑,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個人的社會融入度。
例如,加入新企程國際獅子會,參與慈善幫助弱勢群體,不僅展現了對社會的關懷,也為個人的PR申請增加了成功的機會。

新企程獅子會
作為新加坡獅子會名下的分會,新企程國際獅子會一直以來都致力於公益事業,與其他獅友和分會緊密合作,投入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愛他人、服務社區,創造更長遠的影響並改善更多人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獅子會在1980年發起並建立了第一所社區之家。隨著服務範圍的擴大,獅子樂齡之家從最初只能容納18位貧困和年老的居民,發展為如今設備齊全、設計精良,可容納384位居民的養老院,成為新加坡的領先機構之一,為社區中的老年人護理機構做出了重要貢獻。
與此同時,隨著慈善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富裕家族和企業主尋求專業的慈善顧問服務。他們希望確保自己的慈善捐贈能夠最大化地產生積極影響。
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新企程推出了專門針對大型慈善機構、家族辦公室和高凈值人士的新加坡慈善諮詢服務。我們不僅為捐贈者提供了專業意見和指導,也促進了社會慈善事業的發展,助力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結語
亞洲富豪們在慈善事業中的投入不斷增加,新加坡政府也通過一系列舉措鼓勵和支持慈善活動的開展。與此同時,外國企業主在尋求永久居民身份(PR)的過程中,也越來越重視社會貢獻和融入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