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五,新加坡第13屆國會選舉將正式投票。
自新加坡建國以來,相比以往歷次大選,今年的國會選舉註定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選舉。
有人形容,這是新加坡在遭遇全方位挑戰和危機下進行的選舉——造成「一代人危機」的新冠疫情、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家最高權力面臨交接……
「本次選舉將塑造未來多年的新加坡,其影響將超越新政府的五年任期。」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如此「定位」這場選舉。
那麼,這次大選將如何塑造新加坡的未來?再過兩天,逾265萬選民投出的選票或將給出答案。
「完全不同」的選舉
自上月末解散國會啟動大選的一刻起,這次選舉就被新加坡領導層賦予一層「史無前例」的特殊色彩。
「相比上一屆國會選舉,新一屆國會選舉將完全不同。」李顯龍如是說。
新加坡總統哈莉瑪也表示,由於新冠疫情,此次選舉與以往選舉非常不同,要確保每一位選民的安全。
確實,與以往最明顯的「不同」是,這次選舉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間舉行,不僅事關參選者的政治命運,更事關選民的健康安全。
冒著疫情風險大選,之前的韓國國會選舉已打造完美「樣板」,韓國的成功能否在新加坡身上複製?
「新加坡的防疫措施最初在全球被視為典範,後來卻因外來務工者宿舍暴發疫情而略失光彩。」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寫道。
目前,新加坡單日新增病例仍徘徊在上百人左右。同時,新加坡現在又處於登革熱疫情高峰期。雙疫情疊加使得形勢愈發嚴峻。
非常時期造就非常選舉。在這次大選中,新加坡首次禁止政黨舉行線下競選集會。各政黨競選人只能轉戰網絡,充分利用社交媒體與選民互動。分析人士認為,線上競選對各政黨來說是從未有過的新嘗試,但能取得多大成效卻難說,尤其是對現場集會重度依賴的反對黨而言更存在不確定性。
對選民來說,這次也將經歷特別的投票體驗。10日當天,所有投票站都會測體溫,選民必須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投票時還要戴手套。同時,為避免擁擠,將增設投票站,選民將獲得兩個小時的投票時間,年長者還被安排在特殊時段投票。
第二個「不同」是,這是一場新加坡瀕臨經濟危機邊緣舉行的選舉。
早先,中美貿易爭端已讓新加坡感受到巨大經濟壓力。之後,疫情來襲、各國封鎖,更使這個高度依賴外貿的國家不堪重負。
新加坡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總理李顯龍上月警告,受新冠疫情衝擊,2020年度國內生產總值預計萎縮4%至7%,這將是新加坡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經濟萎縮。
在這一背景下,本次大選對於就業和經濟議題的關注尤為突出。《海峽時報》稱,隨著經濟衰退的迫近,如何保住新加坡人的「飯碗」、解決失業問題,各個政黨都在拼計策。
《聯合早報》指出,面對生計和就業的巨大壓力,選民的情緒很難捉摸。所以,無論對執政黨人民行動黨還是對反對黨來說,這次選舉都是一場硬仗。
第三個「不同」是,這是一場關乎新加坡未來權力更替的選舉。
CNBC稱,對68歲的李顯龍來說,這可能是他卸任前最後一次在國會選舉中投票。李顯龍從2004年起出任總理,他曾表示,準備在70歲「退休」。
種種跡象顯示,現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有望接替李顯龍領導的「第三代班子」成為新加坡第四代領導核心。
有分析指出,執政黨如能在大選中延續過往約三分之二的絕對優勢,將為權力交接提供較為穩定的政治環境。
對此,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新加坡問題專家周士新指出,本屆政府任期到明年4月結束,根據憲法,本屆國會最遲可以在明年1月解散,並在明年4月期限之前舉行大選。李顯龍之所以頂住國內一些輿論壓力,執意在當下疫情仍處於反彈風險時舉行選舉,而不願推遲,一方面是想以此顯示政府能夠控制疫情的信心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與新加坡未來的權力交接不無關係。李顯龍希望為自己引退和新領導人上台贏得更多的過渡時間,做好充分的鋪墊。
危機有利執政黨?
新加坡國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由公民投票選舉產生,任期5年,占國會多數議席的政黨可組建政府。
據路透社報道,這次大選中,有11個政黨的192名候選人角逐國會93個席位,除了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外,還包括新加坡前進黨、工人黨和新加坡民主黨等10個反對黨,聲勢之大也是前所未見。
自新加坡1965年獨立以來,縱觀歷次國會選舉,似乎更像一出人民行動黨的獨角戲,反對黨無非是「陪跑」而已。
憑藉出色的政績、高超的政治手腕、有利的選舉規則設計,人民行動黨一路獲勝,執政至今,且每次選舉的得票率都未跌破60%。
在2015年舉行的大選中,人民行動黨更是以近70%的得票率取得壓倒性勝利,斬獲國會89個議席中的83席。這次能否續寫輝煌?
分析人士預計,人民行動黨贏得大選、獲得組閣權幾無懸念,唯一的未知數是它能贏多少,是簡單過半數,還是像上次一樣大勝。
有觀點認為,危機往往有利於執政黨,因為人心思穩。尤其眼下正值疫情期間,選民更傾向於守成而非變革。人民行動黨打出「守護生命、保障工作、共創未來」的競選綱領,料將獲得大多數選民的共鳴。
「新加坡是一個具有高度危機意識的國家,在如今全方位的危機挑戰面前,原本就在選民中保持穩定支持率的人民行動黨應該會延續優勢,民眾為了安全穩定也會繼續支持執政黨。」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說,這次政府推出多項預算,撥款930億美元用於支撐企業運轉和新加坡人的就業,回應了民眾最大的關切。
然而,也有分析指出,如果以為危機當前,選民更希望一雙「穩健之手」來「掌舵」國家,所以就會把票投給執政黨,那也失之簡單。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副教授尤金·譚表示,選民的「避險求安」心理通常發生在危機爆發之初,而不是爆發之時。「現在新加坡正處於風暴中心,政府處理這場危機是否得力,相信這次選舉會給出嚴格的評判。」
反對黨會有斬獲?
反觀反對黨,儘管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的局面恐怕很難撼動,但是,反對黨能否在這次大選中「超越自我」,有更多斬獲,也令人關注。
要知道,在2011年的大選中,人民行動黨的得票率跌至60.14%的歷史低點,反對黨工人黨卻獲得歷史性突破,贏得議席數超過以往歷次選舉。
此次大選,10個反對黨宣稱要聯手奪得三分之一的席位,讓更多元的聲音出現在國會裡。
在這些反對黨中,由人民行動黨前成員陳清木在去年3月創立的新加坡前進黨「異軍突起」,成為群雄角逐中一股難以忽視的新勢力。
更引人注目的是,李顯龍弟弟李顯揚也高調加入前進黨,儘管李顯揚表示這次不參選,但是他加盟反對黨無疑給後者打了一針強心劑。
許利平表示,在最近幾次新加坡大選中,雖然執政黨優勢明顯,但是反對黨的支持率也在提高,這次應該也會有所斬獲。「李顯揚加入反對黨釋放了一個信號:新加坡朝野之間的力量對比未來或將出現變化。」
不過,周士新認為,李顯揚雖有一定號召力,但是助選不參選,對反對黨選情提振恐怕有限。而且,反對黨內部整合嘗試已告失敗,加上自身缺乏執政經驗,難以提出更富吸引力的政策,要在國會擴大地盤並非易事。
新政府挑戰不小
如無意外,這次大選有望再度「授權」人民行動黨一個新的5年任期,但分析人士認為,一連串內政外交挑戰正在「恭候」新一屆政府。
首要任務仍是平衡疫情防控與經濟重啟。
新加坡上月進入第二階段「解封」,雖然迄今整體疫情保持平穩,並未明顯反撲,但是社區病例出現反彈跡象,再加上輸入性病例,新加坡離安全依然很遠。與此同時,「疫情已對新加坡的開放經濟造成重創,如何一邊防疫,一邊復工復產、恢復經濟,對新政府將構成嚴峻挑戰。」許利平說。
內政方面還需解決社會不平等的問題。新加坡近年來重視效率與發展,卻忽視了公平與多樣性。「新加坡雖然居民收入較高,但也有收入不平等問題。」周士新說,當前的經濟困境又將社會公平和移民問題進一步凸顯。未來,新政府需要在促進社會公平方面下一番力氣。
外交領域,在大國競爭強化的背景下如何維持平衡、如何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對新政府也是莫大考驗。
「新一屆政府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如何在國際、地區形勢變化中促進新加坡自身發展,鞏固人民行動黨的執政地位,維持新加坡的政治社會穩定。」周士新說。
許利平認為,隨著中美在東南亞地區博弈加劇,新加坡無疑會面臨選邊站的艱難抉擇,從其一貫的行事風格看,新政府總體仍會保持「安全上依靠美國,經濟上與中國加強合作」的對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