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名正言順
現在的南洋理工大學已經是一所多元課程選項的綜合性大學,設有工、理、商、文四大學院,下設12所學院, 她的文科院校名氣越來越大,如其中的孔子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商學院、文學院等等都是文科類的院校,並擁有國立教育學院及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兩個自主機構。
南大商學院(即南洋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榮登全球MBA百強排行榜,既是本地唯一,也是亞洲三所同時獲得歐洲質量發展體系及美國國際管理教育聯合會兩項國際認證的商學院之一,這些國際認證強化了商學院在經營與管理教育方面的 標誌形象。
文學院屬下設有新加坡首家提供藝術、設計與互動數碼媒體學位課程的專業藝術學院、著重於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以及揚名亞洲的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
南大設有兩個自主機構,其中國立教育學院是新加坡唯一的師資培訓專業學府,同時也以本身優越的軟硬體條件,為新加坡與區域的教育界提供研究諮詢服務。另一自主機構——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其屬下的國防與策略研究院是世界權威的恐怖主義研究機構。
目前南洋理工大學還在大力發展文科類院系,明年打算把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一分為二,分為人文學院和社會科學學院兩個學院。現在南洋理工大學的文理已經不分伯仲, 仍然叫理工大學顯然名不正言不順,恢復綜合性大學的名稱--南洋大學,才名正言順。退一步說,即使南洋理工大學還是以理工類為主,也可以省略「理工」二字,世界上一些理工類大學在校名上,都沒有「理工」二字,如中國北京的清華大學、上海的同濟大學等等,都是理工為主的大學,但是校名上都沒有「理工」,而且並沒有影響學校的名氣,反而一些沒有「理工」名字的理工大學名氣更大,因為名稱更簡明了。同樣,南洋理工大學即使以理工類為主,也可以省略「理工」二字,用「南洋大學」的名稱更好。
5 有利於強化華語學習
南洋大學當時不僅在新加坡的華人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東南亞廣大華人中,也有廣泛深刻的影響。在南洋大學的影響下,當時東南亞不少高校都加強了華語的教學,紛紛設立了中文系,對興辦高等教育特別是華文教育起了先導影響。如後來在1961年成立的新加坡義安學院也有中文系。1962年分家後的新加坡大學和馬來亞大學(吉隆坡)亦有中文系。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的成立。1992年,泰國華僑崇聖大學的成立,和馬來西亞華社倡議設立獨立大學,雖不成功,但最後即成功地開辦了南方學院、新紀元學院和韓江學院,這些都可以說是受到創辦南洋大學的影響。
南洋大學是新加坡學習華語的一面旗幟,只要恢復南洋大學的校名,對學習華語就是一種最大的鼓勵,面對新加坡英語的強勢和逐漸的弱化華語教育,天天說華語的重要性,十個標語口號也不如一個恢復南洋大學校名的行動,只要恢復南洋大學的校名,人們會聯想到華文的重要性的。當然,恢復南洋大學的學校名稱,並不等於要恢復原來的華語教學的形式,新加坡許多華語學校現在都改為英語教學了,連中國一些高校也採用英語教學,所以學校恢復名稱後,仍然可以保留英語教學的形式不變。
6 有利於密切中新關係和辦學國際化
老的南洋大學與中國的聯繫十分密切,改名後的南洋理工大學也繼承了南大的優良傳統,與中國的關係也是十分密切的,如興辦的「市長班」,「孔子學院」,"中華文化研究會"等等,都體現了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繫。
中新關係是老一代領導人鄧小平和李光耀親手締造的,一直十分友好,但是,近年來,由於雙方對「南海仲。裁問題」、「美國在亞太再平衡中的作用」以及「跨太平夥伴關係協議」等問題上的看法不一致,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如此時能夠恢復南洋大學的校名,不但會加強新加坡華語教育和華文化影響,受到廣大的新加坡華人的歡迎,無疑也是會受到中國的歡迎,可以加深中新兩國之間的聯繫,南大不但可以辦「市長班」,而且可以可以開展更廣泛的合作和交流。
蓬勃的國際關係網及國際合作項目,已成了南洋理工大學與全球緊密相系的重要標誌。迄今南大已經與40多個國家超過300家學府機構建立了聯繫網,主要的國際合作項目包括:新加坡-史丹福夥伴關係,新加坡-麻省理工聯盟、康奈爾-南洋酒店管理學院,新加坡-華盛頓大學生物工程學聯盟,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盛頓大學及喬治亞理工學院合辦的全球教育計劃。
除此之外,南大與其他學府聯辦的合作項目不勝枚舉,足跡遍布美國、中國、印度、日本和歐洲等地。南洋大學曾經在國際上有很高的知名度,現在還有一萬多在世界各地的南大校友,有很多美好的歷史記憶等等,恢復南洋大學的校名,更有利於學校開展國際合作。
7 有利於全面了解李光耀
當年關閉南洋大學,就爭議很大,有人認為李光耀作為一個華人總理,卻英文至上,打擊華校壓制華文學習,關閉南洋大學是數典忘祖等等。另外,還一些人還是以為南洋大學是李光耀關閉的,李光耀是「國父」,他做的事情不能反對,所以一些人不敢提恢復南洋大學的事,生怕「得罪」了李光耀。
其實,有些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光耀一直奉行的是「雙語政策」,既強調英文,也強調華文,英文是強國之路,華文是立國之本,新加坡的華人,必須弘揚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但是新加坡絕不能走全盤西化的道路。關閉南洋大學不僅僅是華文學習的問題,還存在政治和就業等問題,而且,當時關閉南洋大學也不是李光耀一個人的意見,而是當時新加坡政府的共識。時過境遷,人們只看到李光耀決定關閉南洋大學的一面,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也同意恢復南洋大學,認為恢復舊名不是問題,所以人們的種種擔心都是多餘的。
關閉南洋大學後,李光耀也進行了反思,當英文成為教學語言後,華文和中華文化會不會漸漸沒落。
他說:「隨著這些改變的逐步落實,我卻開始擔心我們在逐漸失去華校的一些可貴的東西。我希望能保留華校的優點:秉承中華傳統、價值觀和文化,向學生灌輸紀律觀念、自信心、道德和社會價值觀。我們必須把這些美德傳給新的雙語學校的學生,否則,最終會導致學生喪失自己的文化。」
李光耀說過:「一些南洋大學的校友要求恢復南洋大學,這已經不再是什麼大不了的課題了,要是南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的畢業生都有相同的意願,恢復舊名絕對不成問題。」(見《李光耀回憶錄》p176)

只要南洋大學的名稱一恢復,那麼,所有因為關閉南洋大學而對李光耀產生的種種誤解,都會煙消雲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