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對於毒品的態度一直以嚴厲為世人稱道,而且新加坡是目前全世界唯四依然對販毒罪行實施死刑的國家之一(其餘三個國家為中國、馬來西亞和泰國)。在新加坡對毒品「零容忍」態度下鋌而走險販毒的狂徒,幾乎都沒能逃過新加坡法律公正的制裁。
現年44歲的新加坡男子希德(Syed Suhail bin Syed Zin)在1999年開始吸毒,2011年被法院判販毒罪。根據新加坡《防止濫用藥物法令》,除非有其他可信證據,擁有超過2克及以上海洛因的人都有可能從事毒品販運。警方當時在希德身上搜出38.84克的海洛因,而且他也不能證明這些毒品是供自己消費的。根據新加坡法律量刑標準,凡進、出口15克以上海洛因,或製造任何數量的海洛因者,一經定罪均判處死刑(絞刑)。

希德,來自臉書 法庭基於法律判處希德死刑,刑期定於2020年9月18日清晨6點執行。希德曾提出上訴,但是法庭2018年10月宣布維持原判。

希德的判決書,來自臉書 刑期將近,希德的求生慾望愈發強烈,他寫信給新加坡人權律師拉維(M. Ravi),希望能夠得到拉維的幫助。
在接到來信後,拉維律師立即向新加坡高等法院提出死刑複議申請,為希德爭取生存機會。高等法院接到申請後,將在(9月17日)——執行死刑的前一天召開緊急聽證會,再次考量這一判決。

希德寫給拉維律師的親筆信,來自臉書 為了製造聲勢,拉維律師在臉書連續貼文,闡明自己的立場以及在此案中希德遭遇的「不公平」及「不人道」待遇。他表示,希德的家人在9月10日——行刑前8天才被告知希德的死刑判決和執行日期。這意味著由於疫情關係,希德在馬來西亞的親屬無法到新加坡見他最後一面,而在新加坡的希德親人也只能每天到獄中探視希德四個小時,這是非常「不人道」的。
另外,他也認為由於疫情關係,同樣被判處死刑的外國人刑期都被延後或暫停執行,而希德的死刑卻準時進行,這是「不公平」的,是新加坡法庭區別對待希德和外籍死刑犯。拉維律師還表示,希德的判決違反了新加坡憲法中規定的公民生命權。1998年以來,濫用毒品者已經被賦予了特赦權,但是由於政策問題,從來沒有人享受過該項權益。


拉維律師貼文,來自拉維臉書 拉維律師的貼文引來不少民權組織和維權人士的支持,他們紛紛表示希望法庭能夠撤銷死刑判決,甚至應該廢除死刑量刑。
國際特設組織呼籲新加坡應該「立即停止」執行死刑,並且認為新加坡對於涉及毒品的法律「過於嚴厲」。
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也在9月15日發表文章表示,新加坡應該挽救,而不是直接處決吸毒者。文中提出,「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死刑具有威懾力,死刑實施過程中的任何失當或司法失誤都是不可逆轉,不可彌補的。」
「世界各國政府都應該呼籲新加坡廢除死刑,加入其他已廢除死刑的106個國家行列之中。」
「像希德這樣的人,應該進入康復中心,而不是棺材。」

拉維律師貼文,來自拉維臉書
新加坡本地維權人士韓俐穎(Kirsten Han)也在推特貼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死刑「不會幫助任何人」。她提出「人們認為這(死刑)是保護我們的年輕人接觸毒品最具威懾的力量,但有些人覺得這並不是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且結果是不可逆的。」
「不管你贊成還是不贊成死刑,我們都應該承認這將涉及到人類的生命。」

來自韓俐穎臉書
可能全世界的華人對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及之後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刻骨銘心,因此對待嚴厲打擊毒品都立場堅定。華人用自己的血淚歷史向一代一代後輩灌輸毒品的危害,時時刻刻警示世人務必遠離毒品。

虎門銷煙,來自網絡 廢除死刑與否,新加坡會根據國家自身情況考量,其它國家和組織沒有必要也沒有權力以叫囂「人權」的名義來干涉新加坡的司法和內政。新加坡政府對於涉毒犯罪的「零容忍」態度以及對販毒行為的死刑處理,是對全體國民負責任的表現。毒品的危害不僅僅是對於個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同樣會對吸毒者的家庭,對整個社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對於死刑是否符合人權我們姑且放在一邊,但正是因為有死刑作為法律後盾才能讓販毒行為無法猖獗,讓戰鬥在第一線的緝毒工作者能堅定信心,堅守正義,讓我們和我們的孩子能夠生活在純凈與安全之中。

電影《怒火救援》截圖,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