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半球9月剛入秋,新加坡卻迎來「第二春」。(海峽時報)
作者 徐子瓊
九月是北半球的初秋,但處於赤道旁的新加坡卻迎來了屬於小紅點的「第二個春天」。
新加坡作為「花園城市」,一年有兩個花季,一次是在三、四月,另一次則是在八、九月。
今年一踏入9月份,全島就開始下起暴雨和延續幾個小時的細雨。在充足的雨水的滋潤下,新加坡的第二個花季悄然「現身」。
花季,即為鮮花盛開的季節,百花怒放,爭相競艷,各式各樣的花以其鮮活的生命力在不同組屋區點亮新加坡,也適時的一掃國人在疫情下心情的陰霾。
就在東海岸公園的自行車道旁,美麗的九重葛映襯著大海,為原本綠意盎然的車道多添上了一筆色彩。

東海岸車道旁的九重葛。(海峽時報)
很漂亮是吧?
國家公園局在本月6日於官方面薄上也分享了一系列品種各異的花卉,並在貼文中寫道:
「壯觀的 『九月春』 正在新加坡上演!」
藉此呼籲大家去觀賞這些美麗的花朵。

(國家公園局面薄)
風鈴木(Trumpet Tree)
黃牛木(Pink Mempat)
九重葛(Bougainvillea)
赤唇紅蝶花(Red Lip)
百日紅(紫薇)(Malayan Crape Myrtle)
垂花琴木(Fiddlewood)
苹婆樹(Scarlet Sterculia)
風鈴木 Trumpet tree
風鈴木俗稱「喇叭花樹」,是一種特別引人注目的粉紅色花樹,花朵的飽滿程度看起來像極了櫻花。這種花花期短暫,一般開會沒幾天便會凋零。
它花開時滿樹是花,凋零時在就地上鋪滿了落花形成的厚厚花地毯,不論是開花還是凋零,都給人一種獨特的美。這種花樹可高達25米,在新加坡各個地方都能找到。
所以說,新加坡的秋天雖然沒有滿地的黃金落葉,但這滿地的落花也是仙氣爆棚。

(海峽時報)

(海峽時報)

(國家公園局面簿)
黃牛木 Pink Mempat
說起黃牛木來頭可有些不凡,它可是被譽為「新加坡總園藝師」的建國總理李光耀在年復一年的植樹活動中於1963年在現今的荷蘭村一代所載種的第一棵樹,由此掀起了全島植樹綠化運動的序章。

1963年建國總理李光耀在花拉圈(現今荷蘭村一帶)種下一棵「祈雨樹」黃牛木開啟了我國的植樹運動。(海峽時報)
李光耀曾在1995年的演講中提到: 「我一直認為,混亂的城市現象破壞了人類的精神。我們需要大自然的綠色來振奮我們的精神。因此,在1967年,我啟動了花園城市計劃,讓整個新加坡綠起來。」

生長在宏茂橋8道隔離帶的黃牛木。前景是天橋上的九重葛。(國家公園局面簿)

(海峽時報)
這種樹可長高至45米,又因為擁有類似櫻花樹的開花效果,常常也被稱為「新加坡櫻花」。蟻粉是不是覺得黃牛木和風鈴木兩者有些相似?那大家是否能分得清兩者?
九重葛( Bougainvillea)
說到粉嫩嫩的花,哪能不提到九重葛花呢?粉粉嫩嫩顏色由深至淺的粉色,讓人看了心花怒放。大片的九重葛也經常被說成「新加坡粉」。

(海峽時報)
九重葛熱愛陽光直射的特性,使它在新加坡處處可見,而且幾乎常年開花。 它被裝飾在花圃里、馬路旁、組屋區的走道上方、在行人天橋的兩旁往外垂,好似一個空中花園。

(海峽時報)
它是在新加坡的「花園城市」計劃下,被大量引進新加坡的「好看又好生養」的花卉之一。經過數十年的種植,全島各處都有它美麗的身影。
分享身邊的美
就在國家公園局分享的花樹下方,網友紛紛點贊,感謝公園局為新加坡做出美麗貢獻的同時,也曬出了自己身邊所見的的美景。評論區下面一片花海實屬壯觀。 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身邊的美吧。

百日紅(紫薇)。(Brian Yeo)

淡濱尼7道上的苹婆樹。(Jonathan Goh)

羅尼路上的Derum(Cratoxylum maingayi)。(Jason Yong)

白沙公園內的紅色無憂樹(Red Saraca)。(Kalthom Abd Latiff)

坎貝拉路上的紫色百香果花。(Raem Tan)

宏茂橋8道公園連道有蓋走廊旁的蒜香藤(Garlic Vine)。(國家公園局)

(Sam Y. Foon)

(Mui Li)

(Phelia Yeo)
上周六(9月12日),公園局在線上舉行了第一屆的「百萬樹木網絡研討會」,向大家講解新加坡的「綠化之旅」和今年初推出的「百萬樹木運動」。

(國家公園管理局面薄)
同天,國家公園局又在面薄上上傳了街道、公園和花園的美景。讓網友不禁感慨著來自大自然的魅力。同時也有不少網友直言自己一定要親眼去看看著這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國家公園管理局面薄)
現在大家還在等什麼?還不快帶上你美麗的大眼睛去欣賞一下大自然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