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新加坡素有「商業之城」「購物天堂」之稱,隨處可見的商業中心成為這座花園城市的靚麗風景線。而且非常著重商業的細節打造,增加體驗感和人文關懷,使得消費者非常願意留在商業體中。


1 因地制宜的周到設計
新加坡是一個炎熱、多雨的國度,即使是在北半球的冬天,也如盛夏一般:在街面上行走約10分鐘,就會大汗淋漓。對於這種情況,除了室內常見的空調以外,節能城市新加坡利用一些小小的裝置,起到很好的防暑降溫效果。 室外空間懸掛的巨大風扇,起到了很好的降溫效果

丹戎巴葛中心city room

在室外採用了送風系統,通過空氣流動,減弱了炎熱感

West gate 我們在新加坡即使突遇暴雨,也能在雨中步行幾百米,毫髮未濕,因為大多數商業空間都有設置有長長的連廊或是頂棚。

The Star Vista



Iluma

白沙浮商業區 商場與公交樞紐之間、商場計程車上下車區域都有擋雨的設施,非常便捷。




Orchard gateway的全封閉空中連廊 與許多熱帶海洋性區域一樣,植被在新加坡生長也非常茂密,極高的植被覆蓋率也讓新加坡有了「花園城市」的美譽。而幾乎所有新加坡的商業,都與城市基因完美融合,將花園的概念融入空間。


逛West gate,就如同逛花園

313@Somerset
2 打破常規的功能疊加
我們在做綜合體的時候,時常會探討「綜合體的家族效應和功能疊加」話題,一個好的綜合體,就猶如集成了大螢幕的IPOD、革命性的行動電話以及突破性的網絡通信設備——Iphone一般,在有限的空間承載無限的可能。新加坡的商業在功能疊加上有很多國內不常見的疊加方式,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國內的項目喜歡把商務部分放在塔樓里,而新加坡有許多商務功能和購物中心的聯繫非常緊密,甚至在商場內就可以看到這些設施。

金沙購物中心頂層再往上望可以看到人群涌動的區域,那是會議中心


烏節圖書館在Orchard Gateway的三樓和四樓,是新加坡藏有設計雜誌最多的公共圖書館。

新達城的會展中心在購物中心內部有清晰的入口
3 重視小景致
新加坡單個商業體量都不大,除了少數如金沙、怡豐城這種大體量購物中心以外,大多數購物中心都在五萬㎡以下。如果說大體量商業追求氣勢,那小體量商業就要追求精緻。在有限的空間內,通過各種小景就能產生換境的感覺。 Orchard gateway入口處看到的the runway,即使不熱愛運動,但也會讓人感覺到充滿活力。


地下層上方設置可以形成瀑布的裝置,在地面則是一個透明的大碗,在雨季則可收集雨水形成景觀,一說是賭場有人贏了就噴水。


戲劇性的處理手法,空間場景化,宛如穿梭在叢林裡,營造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

把室外景觀引入室內,空間極富生命活力和自然氣息


把室外景觀引入室內,空間極富生命活力和自然氣息



4 強調互動感
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消費群體的行為活動,從而引發顧客消費時的附加體驗感受,客戶的體驗來自某種經歷對感覺、心靈和思想的觸動。抓准顧客的心理,迎合消費群體的喜好,使消費者駐足停留。 行動體驗,讓人們產生參與互動的衝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