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畫展,不用去到高大上的美術館,現在……組屋樓下也能看到了。
來到比筆路(Pipit Road)的56號組屋樓下,首先能看到梵谷的自畫像和他的介紹。

往裡面走,兩側都是梵谷的作品,頗有幾分畫廊的感覺。


梵谷的經典作品,都能在這裡找到。比如1888年的《羅納河上的星夜》。

(以上圖源:qazimaim推特)
當然也少不了最經典的《星夜》。每一幅畫作都配有文字介紹,讓參觀者可以了解更多畫作的背景。


梵谷的自畫像。

《鳶尾花》。

《午休(仿米勒)》。

《盛開的杏花》。

以及對後印象派的介紹。

另一側的牆壁上畫滿了向日葵,形態各異,搖曳生姿。


還可以在這裡坐上一小會兒,靜靜欣賞。

誰的主意?
在組屋樓下畫畫的創意,來自於一個叫做Social Creatives(社會創造力,新加坡眼譯)的組織。
2011年,他們開啟了一個「The Void Deck Art Gallery」(組屋樓下藝術展,新加坡眼譯)的計劃,為的是創造出一個24小時開放的欣賞藝術的地方。
目前已經完成的有3個展覽,分別代表3種經典藝術門派。
梵谷 - 後印象派(Blk 56 Pipit Road, Macpherson)
安迪·沃霍爾,凱斯·哈林,羅伊·利希滕斯坦 - 波普藝術 (Block 8 Holland Avenue)
畢卡索 - 立體主義 (Block 749 Jurong West Street St 73)
話不多說,直接來看——
波普藝術








畢卡索的立體主義





創作場景






(攝於疫情前,以上圖源:Void Deck Galleries - Social Creativ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