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俄烏衝突,疫情衝擊,東西方地緣政治大變局的背景下,過去一年,大約有500家來自中方的客戶企業,將總部遷往新加坡。這是當地一家不具名的律師會計事務所做的一項統計。
為了避開東西方的緊張局勢和風險,同時看中新加坡有著強大公平的監管系統,以及全球聲譽,這些公司普遍認為若要進軍國際,在新加坡註冊相對有加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九月份出爐的全球金融中心排行榜,新加坡也首次超越香港成為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由此引發出一個關注焦點——怎麼看未來新加坡與香港的競爭?

為什麼企業會將總部遷至新加坡?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新加坡因為擁有相同時差、類似文化互通的語言、優秀的雙語人才儲備,一直對於中企以及全球企業家都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
新加坡以其獨立、中立、和平的發展思路,在國際局勢越發複雜的今天,相比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優勢越來越顯現——
當美方長臂管轄,將「天眼」遍布在全球許多地方,不時清查企業的銀行帳戶時,新加坡敢於向其說不,用公正嚴明的態度保障企業的個資安全,因此也保持了它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最大的資產管理地位。
企業老闆通常都不希望有人去查他的東西,也不希望企業的註冊地受到銀行的排擠,更不希望生意夥伴國的制裁和反制影響其正常業務。
新加坡用他國家的所有規則以及法律制度來做擔保,證明這些企業已經受過嚴格的監管及過濾,同時保證你的企業不受到無端的衝擊。
另一方面,基於這個嚴格的監管系統在世界享有的口碑,在當地註冊的公司也就相應地享有較好的名聲。

目前,將企業總部遷移至新加坡漸漸成為一個趨勢。可以看到,新加坡移民數在過去一年快速地增加,移民成本也在快速增加,比90年代的投資移民金額多出了兩三倍,這也反應出一種供需關係。
數據表明,世界銀行調查了全球189個經濟體後,新加坡一直被公認為世界上最自由的生意運營地。新加坡吸引了跨國公司,其中大多數選擇新加坡作為其在亞太地區的總部所在地。
新加坡從一個貿易港到石油加工中心,然後在數字化升級過程中,進化成數字創新中心,接著變成金融中心,到現在染指亞洲金融中心地位,新加坡終於實現了他們長久以來努力要達到與東京香港競爭的量級。
如今,新加坡人迎來好機會,因為東京的金融地位已經越來越弱化,他們看到跟香港拉近距離的曙光。

香港不可替代的優勢在哪裡?
不過,未來香港仍然會是亞洲最大的交易進出地,也還會是大批金融人才的聚集地。
新加坡的發展方向則會變得越來越精緻,有望成為區域裡大型融資項目的落腳點,通常大的項目融資都需要跟國家簽約,這種大型的建設計劃,未來都很可能在新加坡有一席之地。
但要說就此奠定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新加坡還尚不具備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
要知道,香港同樣擁有最好的法制環境,最好的專業人才,更重要的是,背靠內地市場,可以接觸到一個深厚的資金池子。
新加坡的市場還不夠厚,並沒有如此大量的公司及交易在那個市場往來,香港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接受大量的內地公司在那裡進行交易買賣,目前這個優勢無人可比。

再加上中阿峰會的成功舉辦,將帶來一波磁吸效應。一批中東企業希望赴港掛牌上市,可當跳板進內地市場,就近接觸內地投資人。這對於香港來說又會是一個大利多。
日前就傳出港交所在向沙烏地阿拉伯國營石油招手。眾所周知,中東企業大都是國家企業,實力雄厚,他們的募資需求不大,需要的是把公司制度化,接受資本市場的監督,與國際規則接軌,讓西方沒有攻擊的口實。
滙豐稱,中東家族持有的大企業,赴港上市,內地更多科技公司赴港掛牌,加上之前一些在美下市的科技公司回流香港上市,這些原因加總,可讓香港重回明年全球頂級上市場所。
可以預計,香港有機會借這一波利好重返榮耀,香港的繁華將在2023年光景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