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診療所位於社區鄰里,方便附近的居民前往看病。(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無論是線下或者線上,新加坡人排隊的功力都堪稱世界一流。
蘋果推出新iPhone?沒問題,我們徹夜排隊。
某種東西在線上開放訂購或預約?小意思,我們在系統開放前就做好準備,在開放的那千分之一秒鐘快手按下滑鼠,除非成功,或者伺服器不堪負荷而宕機,我們誓不罷休。
問題是,當這種網上拼搶的「戰利品」是綜合診療所的預約時段,就難免觸動許多人的神經。
一名網民就在網絡論壇Reddit申訴,現在要在網上預約時段到綜合診療所看病,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我記得大約10年前,我上班時覺得身體不適,還是可以在當天下午直接前往綜合診療所看病,無需預約。我好幾次都是這樣。
現在,你卻必須在前一天晚上預約(綜合診療所的時段),也就是說,如果當天你病倒了,你就沒有機會到綜合診療所看病......過去,他們會預留一些時段,給當天前來看診的病人看病。現在根本沒有這回事(他們明確告訴我沒有這種事),所有人都必須預定時段,所有時段在前一天晚上已被預定一空。
對我來說,不為當天生病的病人預留時段,太可笑了......誰能預知自己明天會生病,所以需要今天趁早預約時段?這個預約系統的設計實在不合邏輯......」

(截圖)
綜合診療所之所以是許多國人看病的首選,除了因為它們位於社區鄰里,交通方便,也因為醫藥費能獲得政府的高額津貼。
打個比方,一名發燒、感冒的新加坡公民去看病,領了退燒、化痰、抗組胺藥(antihistamine)等藥品,最終可能只需付幾塊錢的醫藥費。

加冷綜合診療所的配藥處。(海峽時報)
因此,這則貼文在16個小時內獲得超過300條回復,主要是網民分享自己到綜合診療所看病的經驗,以及他們的一些疑問。
其中,網民最關心的問題是:
如果我前一天晚上訂不到預約時段,或是我早晨起床後才覺得不舒服,但當天的名額已滿,我還能到綜合診療所看醫生嗎?
我們或許能在武吉巴督綜合診療所主任郭幸佳醫生在3月21日投給《海峽時報》言論版的一篇回覆中的最後兩段找得到一些線索。
這封來函是回應3月14日刊登於《海峽時報》言論版、署名Patricia Goh的一封來信。
郭幸佳醫生在回覆中說,後者今年1月帶著發燒的女兒到武吉巴督綜合診療所看病,但女兒並未預約任何時段,當天的時段又已經滿額。
Patricia Goh的女兒當時體溫低於39攝氏度,不屬於緊急情況,因此綜合診療所職員建議她到附近參與社保援助計劃(Community Health Assistance Scheme,簡稱CHAS)的全科診所看病。
郭幸佳醫生的回覆最後兩段也寫道:
「我們強力鼓勵病人在前往綜合診療所看病前先預約,以縮短現場等候時間。病人可以在看診前一天晚上10點開始登錄OneNUHS或HealthHub應用程式來預約時段。
如果是狀況緊急的病患,他們抵達綜合診療所後,就會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來排序,得以優先看病。至於那些不屬於緊急情況的病患(就像Patricia Goh的情況),我們則會建議他們前往附近的CHAS全科診所看病。」

但原貼文引發的討論也引申出另外兩個問題,雖然暫時沒有官方回應,還是有一些網民的看法可供參考:
為什麼有些綜合診療所幾乎不可能預約到時段,有些卻可以?
有網民在另一個論壇討論相同課題時,憑自己的觀察推斷,這可能跟附近的居民有關:
「我附近有三家綜合診療所——金文泰、裕廊東和(位於裕廊西的)先驅綜合診療所。我曾經試過在晚上10點鐘預約時間,金文泰和裕廊東兩家綜合診療所的名額幾乎立刻被預約一空,但先驅綜合診療所卻還有很多名額。我猜金文泰和裕廊東綜合診療所的預約名額需求量大,是因為那兩區住著比較多年長者。
但話說回來,我認為使用線上預約系統是件好事。為什麼?你可曾試過在身體不適的時候,一早就到綜合診療所排隊?綜合診療所還沒開門,就已經有20-30人在外頭排隊等候,尤其是年長者,你不可能排在他們的前面。線上預約的話,至少你的機會大些。」

(截圖)
綜合診療所的等候時間可以再進一步縮短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在郭幸佳醫生的答覆中已經有了暗示:
如果是狀況緊急的病患,他們抵達綜合診療所後,就會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來排序,得以優先看病。
也就是說,病情較重的病人會優先獲得診治。
當然,如果情況更嚴重些,就應該直奔醫院的緊急部門了。
只是,緊急部門同樣會按照病情輕重緩急來為病人排序,如果那裡病人較多,恐怕就還需要再等上一陣子,才能看到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