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講席教授Wei Ning William Chen的一篇專欄文章指出,食品科學和醫學之間存在著一些基本的、亟待進一步研究的聯繫。我們的食品廢料很有機會「重生」為醫療材料,相關研究在Covid-19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或可解決醫療材料緊張問題。
食品科學和醫學的交叉點
新加坡農業食品創新實驗室主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FST項目主任William Chen在一篇專欄文章中提到,一些在食品生產中的副產品可以被回收用於醫療材料製造。他寫道,「如果這些材料來自於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那麼可以作出合理的推測,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以與我們的身體相適應和兼容。」同時,他給出一些例子:由榴槤殼製成的水凝膠傷口敷料顯示了纖維素作為替代材料的優勢;從大蝦的發酵過程中可以開發出基於殼聚糖的保鮮膜用於抗菌劑的製造。
由於所有形式的食物都由現有物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多聚物)的特定組合組成,根據定義來看,這些食物材料幾乎對於所有的臨床生物材料都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

食品廢料與醫療材料, 圖源:NTU Media Release
食品科技與環境污染治理
William Chen教授在文章中提到了環境污染的兩個來源:食品加工側流和醫療材料。
2019年,食品加工行業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價值為11萬億美元的植物漿和廢物,它們具有很高的再利用價值。然而,這些廢料,其中包括我們熟知的製造豆腐的大豆殘渣和製造啤酒的大麥廢粒,通常被作為廢物處理。僅新加坡每年就會產生23,000噸食物廢棄物。通過焚燒和填埋對食物垃圾進行加工處理,導致了更高的碳足跡。
另一個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醫療材料,Covid-19的流行更突出了這個問題。目前的醫療材料(手套和口罩)是由汽油化學工業製造,這意味著它們不能被生物降解,更嚴重的是,對這些材料的不當處置會使全球廢物問題惡化。

碳排放導致氣候變化,圖源:wyxy.shou.edu.cn
食品科學技術的巨大潛力
William Chen教授認為,「現在正是用於醫療和臨床目的的食品技術出現的好時機。持續發展的Covid-19大流行病暴露了醫療材料面臨的兩個問題:醫療用品(尤其是醫療手套)的持續消耗和防護材料(特別是口罩用料)的功能提高。」
為應對Covid-19病毒傳播,新加坡的所有家庭都收到了可重複使用的抗菌口罩,而它的抗菌特性來自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項目開發的腰果加工技術。同樣的抗菌劑也已被用於當地超市的消毒劑和殺菌劑使用中。
天然食品抗菌劑主要是來自植物的抗微生物化學物。這些化學物質絕大部分已經依託於水果蔬菜構成了人類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被認為風險較低,可以彌補傳統抗生素治療的缺點。
這樣的例子表明食品科學和技術的創新在循環利用食物廢料方面的巨大潛力——不僅可以減少廢物數量,還可以為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高價值的材料。除了抗菌劑之外,更多的天然材料有望從食品科技領域產生。

零廢棄食物加工過程,圖源:NTU官網
信息來源:
1. "From food waste to medical materials" NTU Media Release;
2. 「From food waste to medical materials」 The Straits 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