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房地產市場堅挺帶動房貸需求,推高新加坡家庭債務風險,高於冠病疫情前的水平。 隨著利率預期逐漸上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警惕新加坡人,應確保自己有能力承擔長期房貸,並在做出龐大開支決定時保持謹慎。

新加坡房地產市場堅挺帶動房貸需求,推高新加坡家庭債務風險,高於冠病疫情前的水平。(檔案照)
根據金管局前天發表的《金融穩定評估》報告,家庭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儘管從今年第一季的72%跌至第三季的70%,但仍比2019年第四季,即疫情暴發前高了三個百分點。其間,家庭債務上揚3.7%,名義GDP則下滑0.1%。以絕對值計算,家庭債務過去一年增加了6.8%。
房貸是推高家庭債務的主要因素,占了3.7%增幅當中的2.4個百分點。自去年第一季疫情暴發以來,私宅價格累積上揚8.7%,超越名義GDP的5.3%增長。
儘管處於疫情,去年第一季至今年第三季,新加坡私宅的季度平均交易量比疫情前(2017年至2019年)高出近20%。新私宅和轉售私宅交易量雙雙上揚,今年第三季的交易量分別創下2013年第二季及2009年第三季以來的最高紀錄。
金管局說:「負債率較高的家庭也應儘可能為建立財務緩衝做好規劃,以便在宏觀經濟條件突然惡化的時候減緩壓力。」
該局提醒,如果房地產市場遭受突發事件衝擊,房價出現調整將影響國內需求,因為房地產及房貸占家庭資產負債表的比率相當顯著。房地產占家庭資產約40%,房貸則占負債多達75%。
房貸不良貸款比率保持低位
儘管如此,報告指出,新加坡房貸的信貸素質過去一年有所改善,並保持良好。第三季的房貸不良貸款比率與10年歷史平均水平大致相同,為0.38%。
金管局說,房貸的不良貸款比率若上升將給新加坡銀行體系帶來衝擊,但銀行業擁有強大的資本緩衝,可減緩突發事件帶來的直接溢出影響。
此外,新加坡的平均貸款與估值比率(Loan-To-Value)有所放緩,今年第三季降至45.7%,意味著家庭以及提供房貸給他們的銀行更能抵禦房價下滑。
展望明年,報告預期新加坡經濟增長可擴張3%至5%,但疫情依舊給經濟復甦增添不確定性。金管局因此將密切留意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繼續確保樓市穩定且可持續。
金管局用以衡量財務穩定狀態的金融脆弱指數(Financial Vulnerability Index)顯示,新加坡家庭在第三季的整體財務狀態過去一年維持不變,但比疫情前略高,反映了更高的槓桿風險(Leverage Risk),至於債務到期風險(Maturity Risk)則下降。
新加坡家庭凈財富持續上揚
債務到期風險下跌主要是防疫行動限制和經濟條件不穩定促使休閒消費減少,屬於短期債務的信用卡貸款因此下滑。
儘管疫情帶來經濟衝擊,新加坡家庭的凈財富持續上揚,凈財富占GDP的比率過去一年來從4.4倍上揚至4.6倍,這主要是金融和房地產資產的估值提高了。現金和定存等流動資產總額超出負債總額,提供了充足的財務緩衝。 金管局的壓力測試顯示,新加坡家庭房貸償還比率處於可控範圍,有能力應對疫情暴髮帶來的收入與利率變動衝擊。
記者:陳紫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