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建築物外部「種植」的垂直綠化可能有助於緩解人們的壓力。

垂直綠化, 圖片來源:NTU官網
大自然對心理健康的益處早已得到認可,現在新加坡南大心理學家團隊使用虛擬現實 (VR) 來檢查在城市環境中的垂直綠化是否具有壓力緩衝作用。
具體實驗過程是,111 名參與者被要求使用 頭戴式VR,在虛擬街道上行走 5 分鐘。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兩條街道,其中一條街道上種植了成排的綠色植物(例如,在陽台、牆壁和建築物的柱子上),另外一條只用綠色牆壁代替綠色植物。
為了與真實世界的體驗相匹配,當參與者走過虛擬街道時,會播放嘈雜的交通噪音,研究人員使用可攜式心電圖 (ECG) 設備持續監測參與者的心率變化。
研究發現,走過僅塗有綠色塗料的建築物的人的壓力顯著增加,這是一項心率變異性測量記錄,而走過種有綠色植物的建築物的人則沒有經歷任何壓力變化。
實驗結束後,參與者回答了一份問卷,評估了他們的積極情緒(例如,感興趣、興奮)和消極情緒(例如,不安、敵意)以及他們感受到的焦慮程度。
參與者報告說,走在只有綠牆覆蓋的建築物的街道上時,感覺不太高興;而那些走在被植物覆蓋的建築物的街道上的人,他們報告說自己的情緒變化不大。
研究結果發表在同行評審學術期刊《景觀與城市規劃》上,其對居住在城市地區的人們的福祉具有影響,並可指導城市的綠化工作。

垂直綠化, 圖片來源:NTU官網
綠色植物牆有助於降低環境溫度,從而減少冷卻系統的能耗。它們還可以減少碳排放並減輕「城市熱島」的影響——由於綠化有限和建築結構高度集中,城市中心的溫度比人口稀少地區高得多。
雖然通常種植垂直綠色植物是為了這些可持續性的好處,但 NTU 的研究是第一個探索其對心理健康的貢獻的研究,作者說它為城市規劃者採用「親生物設計」概念提供了額外的動力——一種尋求將人與自然更緊密地聯繫起來的建築方法——這在新加坡、惠靈頓(紐西蘭)和舊金山等城市受到青睞。
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南大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項目的Lin Qiu副教授說:「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未來全球預計會有更多人居住在城市地區。因此,這對城市規劃者來說非常重要。」共同主要作者 Sarah Chan博士認為,研究結果對城市規劃和設計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特別是對於面臨土地限制的高密度城市地區。它提供了證據表明,利用垂直綠化系統可能有助於減輕壓力。
展望未來,南大研究團隊計劃使用 VR 來研究在建築中大自然對人類的心理影響,例如,與混凝土相比,使用木材等天然材料的影響。

圖片來源:已發表論文
參考文獻:
1. "VR study finds vertical greenery useful as stress buffer" NTU Media Release;
2. Paper titled 「Vertical greenery buffers against stress: Evidence frompsych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n virtual reality」, published online in Landscape andUrban Planning online, 5 May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