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一畢業就工作有保障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隨著熱門職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在校生都積極地通過課外活動和志願工作經驗,為自己的簡歷增添吸引力。
但其實僱主更在意的是,初入職場的應屆畢業生在求職前是否有過一些實習經歷。

雖然課堂上可以學習到理論知識,但只有在實習中充分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才可以與社會相貫通。
實習要注意什麼?不妨聽聽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職業服務辦公室職業發展顧問藍建威(Kenneth Lam)的看法。
實習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很多學生都會疑惑,什麼時候開始實習最合適?答案很簡單——越早越好。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在校生的簡歷裡面大多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實習經歷,部分學生甚至會請假,到海外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實習。
像銀行、諮詢公司、快消品企業、能源企業等都有固定的招聘周期,一般在十月結束。錯過了這個機會,你就與這些公司的暑期實習擦肩而過了。

跨國公司(MNCs)和知名企業是大多數同學夢寐以求的實習平台,但是也不要低估初創公司。
初創公司和跨國企業不同,因為資源緊缺,他們並不介意招聘應屆生。在這樣的公司里,所有人都蓄勢待發,任何一項任務都關係重大,實習內容所涉及的廣度深度都有助於建立健全的人格和自信。
而且,初創公司一般也願意把重要的工作任務交給主動性強的實習生,並讓他們參與重大決策。
自己的興趣在哪裡?
對於那些不確定自己職業選擇的人來說,實習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我曾經和兩名大一新生談過話,他們都對航空業有興趣。
我原以為他們的選擇有點異乎尋常,後來他們說,開學前曾經在新加坡樟宜機場的地勤與飛行服務公司——新翔集團(SATS)實習過。那麼,這樣就解釋得通了。
所以,實習可以幫助你接觸新行業,或許你就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大部分對市場營銷感興趣的學生,都希望進入快消品行業,主要因為快消品是他們所熟悉的門類。這就導致他們忽視了如B2B領域的航空業,其實,這樣的工作同樣令人振奮,並且很有意義。
要密切留意你所感興趣的職位,這樣有利於你在畢業之前做好充分準備,填補自身能力與職位需求之間的差距。
例如,諮詢工作需要良好的案例分析及應用能力,而投資銀行的工作則需要充分了解風險,金融模型以及閱人能力。

實習創造可能
對於已經明確工作職責,甚至已經確定心儀行業的同學來說,之後的每一次實習,都是他們通往理想工作的墊腳石。
我還記得有一名會計系大四學生,她對諮詢行業很感興趣,但和同輩相比,她缺乏諮詢方面的案例訓練。我鼓勵她說,只要你願意付出努力,機會還是存在的。
她決定繼續深造,在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攻讀管理學碩士學位。一年後,她成功獲得了兩次暑期實習機會,一個是新加坡畢馬威會計事務所(KPMG)為期兩個月的戰略諮詢實習,另一個是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在雅加達的暑期商務分析實習。
通過堅持不懈的毅力和出色的表現,碩士畢業後,她順利進入麥肯錫工作。
無薪實習能不能接受?
接受無薪實習的學生(在新加坡)並不常見。
即使是初創公司和中小企業,只要符合要求,也可以獲得政府補助聘請實習生。國大商學院有的學生參與的大部分實習工作,薪資在800-1000新元左右。
如果公司拒不支付,我們建議學生找找原因。
在我了解的為數不多的無薪實習案例中,要麼是公司通常不雇用實習生,要麼是出於學生自己的意願,為了獲得在其他公司學習不到的技能和經驗。
鋪墊職場人脈,從實習開始
實習是建立人際關係最簡單的方式。如果你和同事相處得很好,他們可以成為你的朋友,甚至是你職業生涯的導師。建立這樣的人際關係後,你還可以獲得同事的推薦信,增強簡歷的說服力。
過去,招聘方大多要求提供書面的實習證明。如今的做法是,聯繫你實習期間的同事為你寫一封LinkedIn推薦信。
在LinkedIn上,隨著你的職業發展,不斷積累的推薦信能夠幫助平台根據你的技能和態度,描繪出你的人才畫像。

除了完善簡歷以外,你在實習期間學習到的軟硬技能更為重要。
要充分利用實習機會,要充滿好奇心,樂於接受本職工作以外的任務。如果對於某項決策背後的考量或是對自己工作的影響感到不理解,勇敢地去問吧。
曾經有一名已經完成數字營銷實習的大二學生來找我諮詢。她在面試另一家著名的金融投資公司的時候失敗了。因為她無法解釋她參與的某項社交媒體活動的原理,也不清楚一項成功的活動包含哪些要素。
毋庸置疑,這次失敗讓她學到了重要的一課。
實習,是優化簡歷的秘密武器,能夠幫助畢業生引起招聘方的注意。為了獲得理想的職位,你需要做一些調查,了解影響你感興趣的公司和行業的趨勢是什麼。
一旦你被錄用,以專業的態度履行職責,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擴大你的人際網絡。
具備了這些,就意味著你已經為自己未來成功求職做好準備了。
文章英文版原載於新加坡今日報Today online,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為Making the most of internships
作者:Kenneth Lam (藍建威),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就業服務辦公室職業發展顧問
翻譯:吳潔欣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