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四名取得新加坡公民權的人當中,有一人同新加坡人有親屬關係。另外有大約六成新公民在我國居住至少10年;年輕新公民占大多數,其中不少人屬於黃金工作年齡層。
協助管理總理公署屬下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的人力部長楊莉明,昨天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總理公署開支預算時透露上述數據。她也強調除了提供結婚與生育方面的援助,政府也會採取謹慎平衡新移民人數的策略,確保我國人口數量保持平穩。

定期檢討移民政策
去年獲得新加坡公民權的人數有大約2萬2600名,其中1600名是在國外出生,但父母屬新加坡公民的孩童。去年入籍我國的人數與過去幾年保持相同。
去年獲得永久居民權的有約3萬2700人,我國永久居民總數則大致維持在52萬人左右。
林偉傑醫生(三巴旺集選區)和顏添寶(宏茂橋集選區)指出,新加坡公民必須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和歸屬感。
花蒂瑪醫生(馬林百列集選區)則強調政府在考慮新加坡公民申請的篩選標準的重要性。
針對眾多議員的反饋,楊莉明指出,政府會定期檢討移民政策,也強調當局向來嚴格篩選接納的新移民和永久居民。
申請者的年齡、家庭背景以及對新加坡經濟的貢獻都是政府會考慮的因素,當局也會優先考慮能很好地融入本地社會、有意在新加坡落地生根,並對於新加坡生活方式、價值觀和社會規範有認同感的人。
楊莉明指出,一般上可以從家屬關係和在我國居住的時長找尋上述因素的跡象,例如每五名新公民當中有三人在我國居住至少10年;每四人當中有一人同新加坡公民有親屬關係等。
她說,移民政策的核心是要確保我國人口保持平穩、為經濟注入活力並增強社會凝聚力,也強調政府會繼續謹慎平衡新移民人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