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通勤的痛點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國地緣相近,長期以來,無數人往返於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新山之間,或為工作,或為生活,跨境通勤需求十分旺盛。然而,過去的跨境通勤之路,可謂「步步艱辛」。
以往依靠KTM列車跨境,每小時僅有1班車次,碰上周末節假日,車票更是「一票難求」。不少通勤族常常陷入「等車半小時、乘車5分鐘」的尷尬境地,寶貴時間都耗費在漫長的排隊與等待中。

*圖片來自Facebook 用戶Alice chen
即便順利坐上KTM列車,其有限的運力也難以滿足龐大的人流需求,擁擠的車廂讓人苦不堪言。
而駕車通關的方式也並不輕鬆,新馬關卡常常大排長龍,遇上尖峰時段,堵車數小時成為常態。
據相關媒體報道,在交通擁堵嚴重時,從新加坡前往新山,僅通關時間就可能超過2小時,油費、過路費等成本更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圖片來自Facebook 用戶dannie tan
新加坡盼了整整十年的新柔地鐵RTS列車,終於揭開神秘面紗。由 「中國製造」 打造的它,究竟藏著哪些黑科技,又將如何改寫新馬跨境生活版圖,終結這些歷史痛點?

驚艷亮相
RTS列車細節拉滿
在新加坡鐵路測試中心,首列新柔地鐵RTS列車猶如一條彩色巨龍,車身設計別具匠心。紅、白、藍三色巧妙融合馬來西亞、新加坡國旗及柔佛州旗代表色,不僅顏值在線,更象徵著新馬兩國的深度合作。
走進車廂,細節之處盡顯人性化設計。四節車廂滿載可達1087 人,142個座位中包含16個摺疊椅,方便攜帶大件行李或行動不便的乘客。

車廂內安裝感應線圈系統,為佩戴助聽器的乘客提供清晰廣播;動態路線顯示屏實時更新信息,讓每一位乘客都能對行程了如指掌。
技術上,RTS列車更是實力超群。採用全自動駕駛模式,最高時速可達80公里,配合5列列車輪流運行、3列備用的科學系統,確保運營高效穩定。

據新加坡官方媒體報道,這種全自動駕駛技術在東南亞跨境軌道交通中處於領先地位,大大提升了列車運行的安全性和準點率。

十年磨一劍
坎坷項目終見曙光
新柔地鐵RTS項目的推進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早在2014年,新馬兩國就對該項目展開初步研究,然而,期間因各種問題多次延誤、規格反覆修改。直到2020年,雙方才正式簽約,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如今,首列車已順利抵達新加坡進行場外系統集成測試,預計今年第四季完成,隨後將轉移至正式軌道實地測試,計劃於2026年底通車。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官方表示,項目正穩步推進,未來將成為新馬跨境交通的標杆工程。

5分鐘跨國
RTS重塑新馬生活圈
相較於現有的跨境交通方式,RTS列車的優勢堪稱碾壓。RTS Link尖峰時段3-6分鐘一班的高頻次,讓跨境通勤變得和在新加坡市區坐地鐵一樣便捷,徹底告別過去漫長的等待。

交通的變革,也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心劑。新柔經濟特區將迎來全新機遇,貿易往來、商業合作將更加頻繁。據相關數據顯示,交通改善後,新山富力公主灣的房產銷售大幅增長,可見 RTS列車對周邊經濟的強大帶動作用。
對於留學和教育領域,RTS列車的開通更是意義非凡。
未來,新加坡學生可以輕鬆前往馬來西亞,體驗多元的教育文化;馬來西亞學子也能便捷地來到新加坡,感受國際前沿的教育資源。
這不僅促進了人才的雙向流動,更為新馬區域教育合作搭建了橋樑。
新柔地鐵 RTS 列車,不僅是 「中國製造」 實力的彰顯,更是新馬兩國合作共贏的生動寫照。它承載著兩地居民對便捷生活的期待,也開啟了新馬跨境交流的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