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美國總統拜登簽署Tiktok「不賣就禁」法案,CEO周受資本周五在Tiktok的官方帳號發布了一則視頻回應禁令簽署。表示還將會據理力爭,以此抵抗美國赤裸裸的針對。
該視頻發布當天在TikTok上評論破萬,點贊超270萬。

這場美國恣意打壓、TikTok殊死抵抗的戰役其實早就打響了!
聽證會上冷靜表現
周受資「圈粉」百萬
去年3月,周受資作為TikTok的執行長出現在美國國會聽證會的現場,這位出生於1983年的年輕CEO第一次高調在公眾面前曝光。
TikTok面臨封殺,新加坡籍CEO周受資霸氣發聲
現場媒體的陣仗實在是大到驚人。


聽證會現場,政客們更是將咄咄逼人和居高臨下展現得是淋漓盡致,但周受資卻全程都表現的優雅冷靜。
其實,大多科技巨頭負責人,如蘋果CEO蒂姆•庫克、Meta CEO扎克伯格等,也都曾因反壟斷、侵犯隱私、數據泄露等原因出席過聽證會。但像周受資這樣,因為亞洲面孔、因為TikTok的中國背景就被圈定在國家問題上的問詢卻從未有過。
重壓之下不失優雅,不卑不亢,矜而不爭,冷峻又有親和力,證明了氣質、頭腦比相貌更性感。
而從那時起,人們就把美國與TikTok的戰爭和周受資這張亞洲面孔牢牢綁定。
整場聽證會長達5個多小時,伴隨著直播,很快便在網際網路上全方位發酵。
一般來講,這種時長的聽證會,年輕一代誰會願意從頭聽到尾呢?
但許多TikTok用戶們不僅去聽了,還把能做成視頻的素材重新剪輯,透過網際網路二次傳播。而能令他們這麼做的,當然不只是對聽證會本身內容的興趣,更是因為CEO周受資本人。
TikTok CEO一戰成名天下知,24小時內喜獲百萬粉絲!
油管上有一個華盛頓郵報的長達7個小時的直播版本,到目前為止有51萬的瀏覽量,另一個C-SPAN的精簡時長版本(5個半小時),也有45萬的瀏覽量。

圖示:聽證會 | 華盛頓郵報7小時的版本

圖示:聽證會 | C-SPAN 5小時精簡版
就連聽證會現場自帶的水杯都憑實力帶出圈了。

大批網友還跑去他的個人TikTok帳戶下表白。
最出圈的這條有130萬的點贊。「周(Chew)不僅(咬)chew,還ate(吃)。」潛台詞是,他很可口。

還有網友表白:「 如果你想知道女性覺得有吸引力的是哪種,沒錯,就是圖上這種」。

還有很博主紛紛曬出和周受資的合影。


不管是他自己的還是其他人的評論區還,都是一片贊聲。新加坡社交媒體上的年輕用戶更是稱他為Zaddy(大叔),一個俚語,表示很有魅力、很有吸引力的長者。
網友們對他的讚許和追捧,簡直超乎想像,前所未有。很多網友將周受資比作被形容為現實版的「河道英」。

(左:熱播韓劇《黑暗榮耀》里的霸道總裁)
新加坡出生
今年1月,在美國國會聽證會,多次被追問國籍,以及他與中國是否有關係。對此,他回答說他是新加坡人。
TikTok CEO再度出席美國聽證會,多次強調自己是新加坡人
其實周受資屢次表明,自己是新加坡人。在TikTok上,周受資的帳號名為「shou.time」,在3月4日他發布的短視頻中,周受資放出了定位地點新加坡,其暗含的意思不言而喻。

雖然祖籍廣東潮汕,但周受資確實是生在新加坡,長在新加坡。在2023年11月的《vogue》雜誌採訪中,周受資提到了自己的童年。
他的父親從事建築業,母親是一名財務工作者,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是父母對於兒子的教育非常重視。

12歲時,周受資在新加坡全國考試中取得高分,順利就讀於新加坡最頂尖的中學之一——新加坡華僑中學。原名為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The Chinese High School),是已故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髮起,於1919年3月21日在新加坡創辦的以中文為教學媒介的學校,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學校之一,也是新加坡最頂級的中學之一。
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他的英語和中文都像母語一樣流利的原因,這也為他未來在中國發展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礎。
18歲,中學畢業,周受資選擇參軍(新加坡要求男性必須履行2年兵役)在新加坡空軍,經過兩年服役生涯,晉升為上尉軍銜並退役。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作為軍事訓練的一部分,周受資曾在汶萊的熱帶叢林進行了專業又嚴苛的生存訓練:跋涉路程超過88公里;徒手在森林裡建造小屋;為了果腹要煮野山藥煮野菜,還要殺死活鵪鶉充飢。
提及自己的軍營生活,周受資曾感慨:「18歲是很難靜下心來做事的年齡,但軍營的生活,卻讓我思考了很多,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日後影響最大的一點,不要浪費時間」。
服役2年後,周受資申請到了英國G5之一的倫敦大學學院UCL就讀經濟學(2003年-2006年);本科畢業後,他加入了金融巨頭高盛,擔任投資銀行分析師。之後又成功拿下哈佛商學院MBA。
在大眾眼中,周受資是華人精英的天花板,現實版霸道總裁。

翻看周受資的人生髮展,的確是各種buff疊滿,也包括他的婚姻家庭。
在哈佛期間他認識了妻子高偉晏。中國香港新鴻基集團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和母校韋爾斯利的校董,2014年矽谷商業雜誌評選為科技行業百大女性之一。
可以說,兩個人的愛情浪漫且勢均力敵,至今仍然以「校友故事」的形式,被掛在哈佛商學院的官網上。

俄羅斯出道
周受資事業的轉折點是在高盛工作期間,一家俄羅斯的風險投資機構DST Global(數碼天空科技,專注於網際網路投資業務)向他發來橄欖枝。就是這樣一家剛剛成立一年之初,根本無法和高盛媲美的情況下,周受資還是果斷選擇了加入。
要問為什麼,他曾引用Google前CEO 埃里克•施密特的話來做過回答:「如果你被告知要登火箭,不要去問應該坐哪個位置,先登上去就好。」

加入DST後,周受資負責中國區的投資,在職期間的工作投入度堪稱「卷王」, 他認為投資是一門技術活,需要大量的累積,這樣才能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為了儘快了解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他調動各方人脈,有報道稱,他平均一周見30家公司,在海量的科技公司中,周受資主導公司參與了對京東、小米、位元組跳動等早期投資。
在2015年雷軍找到他時,他已經深入研究超過1000家企業。
DST的聯合創始人約翰·林德福斯曾認為,是周受資的努力,為DST打開中國市場奠定了基礎。

中國打工
2011年,周受資盯上了小米。當時為了接觸到雷軍,周受資先是輾轉認識了幾位被雷軍投資過的創始人,再通過這些創始人的引薦,最終在2011年3月見到了雷軍。幾個月後,DST就完成了對小米的5億美元投資。
2013年,周受資又去見了位元組跳動的張一鳴。僅幾次見面,他就對位元組的前景十分看好,更看好的是張一鳴的能力;不久就說服了米爾納同意領投B輪融資,獲得了位元組跳動7.2%的股份。
在周受資的理念里,商場並不是冷冰冰的存在,在做投資時,要投資公司,更是投資人。要真心實意地和投資創始人保持親近,甚至要他們變成自己人。
機遇永遠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其實周受資能抓住每一個機遇的前提,是他本身足夠勤奮、睿智、有教養、有情商、有投資眼光……
32歲那年,他成為小米最年輕的CFO。
作為空降的高管,很多人質疑周受資擔任CFO過於年輕時,他用實力回懟了所有的質疑聲。
在小米的首次見面會,他用名字開場,在場所有人記住了他,幽默又不失禮儀。

在小米任職期間,公司正處於公司港股上市的關鍵期,他將自己見過的每一個投資者記錄在Excel中,最終列了1500行。那段時間,周受資用了一張寫著「睡覺都是浪費時間」的圖片做了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