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納產業整理市區重建局房地產資訊系統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19日,本地共有124宗店屋交易,交易額達11億元,
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31.1%和27.4%。
(檔案照片)| 圖片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經濟前景不明朗,加上商業情緒減弱,本地店屋交易在今年顯著放緩。不過,受訪分析師認為,由於供應稀缺,且有保值潛力,店屋市場預計保持穩定,尤其是第八、14和15等區將繼續受投資者青睞。
博納產業(PropNex)整理市區重建局房地產資訊系統(Realis)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19日,本地共有124宗店屋交易,交易額達1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31.1%和27.4%。

圖片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在這期間,第八區(小印度、惹蘭勿剎)的交易量和交易額最高,共有43宗成交,交易額為3億9380萬元。今年的最大宗店屋交易是位於實龍崗路一排六間店屋,在1月以6250萬元成交。
博納產業研究與內容主管黃秀瑩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本地店屋銷售勢頭在2021年達到峰值後,今年顯著放緩。主要原因之一是,願出售的店屋供應有限,許多優質店屋因稀缺和有保值潛力,仍被業主持有。
今年7月,律政部和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宣布,商業及住宅用途地段將被劃為住宅房地產,並受到住宅房地產法的管制,外國人購買這類用地時,須獲政府批准。
ERA產業主要執行官林東榮指出,繼外國買家須支付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從30%調高至60%後,上述舉措是為了遏制外國投資從住宅市場湧向店屋市場。
此外,在8月份揭發的洗錢案後,當局加強並對外國買家進行更嚴格的盡職調查,使得流入新加坡,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大量外國投資減少,以致本地店屋交易在今年下半年放緩。
根據市區重建局截至12月1日的買賣禁令,永久地契和999年地契店屋占今年大部分交易(79%)。林東榮說,與99年地契店屋相比,投資者更青睞於永久和999年地契的店屋。
儘管整體店屋交易量減少,以1000萬元或以上成交的店屋占比卻增加,今年有30宗或24%的交易屬於這類,超過去年的21%和前年的22%。
| 店屋中位數月租 已連續七季度上漲
租賃方面,本地店屋中位數月租自2021年第四季連續七個季度上漲,並在今年第二季達到每平方英尺6.21元的峰值後,於第三季放緩至每平方英尺5.98元,並在10月進一步下跌至每平方英尺5.75元。
展望2024年,黃秀瑩說,由於供應有限,且具文化遺產價值,店屋被許多投資者視為安全資產。店屋也有保值潛力,因此這個市場預計保持相當堅挺。想在疫情後為商業運營尋找空間的業主,以及想為投資組合增添防禦性資產的投資者,對這個市場給予最大支撐。
「第八、14和15區等邊緣區的店屋,由於買入價格較低、供應相對較多,以及租金收益率良好,預計繼續受到自用業主和投資者的青睞。」
林東榮認為,全球經濟面臨逆風和利率高企,投資者可能保持觀望。不過,永久地契店屋的供應有限,預計隨著利率正常化,它們的需求將顯著增加。中央區(第一、二和八區)和市區邊緣(第七、14和15區)的店屋預料會繼續受到投資者青睞。
「國際房地產投資基金預計會繼續將新加坡的店屋納入投資組合中,確保投資組合多元化和取得增長;更多機構投資者也有可能投資店屋,把握強勁新元的契機。」
由於租金上漲和市場情緒趨於謹慎,黃秀瑩預計店屋租賃活動將放緩。不過,旅遊業的持續復甦,以及服務業的增長,對餐飲、零售和住宿等行業的租戶是利好因素,其中不少業者在店屋經營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