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美食博大精深,在新加坡能最流行的各式印度美食:
麵餅
類似中東袋餅的Nan,是從中東經旁遮普省開始進入印度的麵餅,厚度比恰巴提或羅提來的厚又鬆軟,這也是印度最經典的Nan。比較特別的是,印度麵餅的口味很多,除了有原味外,還有加入吉士、馬鈴薯、蔬菜、椰子等,有甜也有鹹的口味。由於正宗的做法是將麵餅貼在坦都烤爐壁內燒烤,所以一般的印度人家庭也都在餐廳食用比較多。


恰巴提Chapati
恰巴提是印度最普遍的全麥麵餅之一,嚼起來十分有勁,也有點類似蔥油餅。採用沒有發酵的麵糰,類似蔥油餅做法,餅皮更為扁平,口感也較干。恰巴提的體積比羅提大。北印家家戶戶都以此為主食,也因為其製作方法只是烤熟,個人覺得比較健康。通常配麵餅的菜有咖喱雞或咖喱牛肉,口味略酸。


波亞尼燉飯Biryani
波亞尼燉飯是蒙兀兒人帶入印度的米飯料理,以長米搭配羊肉、雞肉、牛肉或蔬菜燉成的飯,因此吃起來是濕濕的。其中以海得拉巴波亞尼燉飯最出名,另外也有純素的波亞尼燉飯。

咖喱魚頭 Fish Head Curry
咖喱是地道的印度特色,而魚頭又為華人最愛,二者能走到一起,的確可算是一道新加坡自創的印度佳肴。這道菜最早由新加坡的印度人開創,原本只是做給愛吃魚頭的華人吃的, 漸漸的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開始愛上這道菜肴,並經過多年的改良,咖喱魚頭的名聲便開始廣為傳播。這道印度風味洋溢的佳肴,通常以一大塊石斑魚頭或紅鯛魚頭為主料,先用姜蔥和蒜頭爆香,再用濃稠的咖喱醬汁燜煮魚頭。鮮嫩的魚頭加上香辣的咖喱湯,辣中帶甜、香味濃郁、辛辣夠勁。以前香港明星沈殿霞的女兒要立志減肥,開始前最後一次放縱就是飛到新加坡吃了頓咖喱魚頭。


新加坡印度餐廳信息:
Tiffin Room
地址:1 Beach Road,Raffles Hotel (S 189673)
電話: (65) 64121816
價格:自助餐$75++
餐廳在Raffles Hotel一樓,環境優雅,提供的都是地道北印度食物,也包含素食主義者的素食咖喱。對客人的著裝有要求,需要穿正裝入場。
Yantra
地址:163 Tanglin Road,#01-28/33 Tanglin Mall (S 247933)
電話: (65) 68363088
網址:www.yantra.com.sg
Yantra的主廚Hemant Oberoi,曾經是泰姬陵酒店集團的行政總廚。
The song of India
地址:33 Scotts Road (S 228226)
電話: (65) 68360055
網址:www.thesongofindia.com
新加坡奢華印度餐的代表,也是新加坡唯一獲得米其林星的印度餐廳。
MTR|Mavalli Tiffin Room
地址:#438,Opp. 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Serangoon Road (S 218133)
電話: (65) 62965800
價廉物美,12新幣就能享用。
Banana Leaf Apolo
地址:54 Race Course Road (S 218564),48 Serangoon Road,#01-32 Little India Arcade (S 217959)
電話: (65) 62938682
www.thebananaleafapolo.com
人均20新幣的平價餐廳。所有的食物都盛放在香蕉葉子上,他們認為香蕉葉子會增加食物的香味.







地址: 43 Siloso Beach Walk, #01-02 聖淘沙
人均:8新幣
推薦理由:就為了那張餅吧。






下南洋」自明代中葉開始,在1950年代戛然而止,持續近300年。俗話說「海水到處,就有華人」。海外華人華僑的八成分布在東南亞,其中印尼華人數量最多,約有600萬;馬來西亞次之,當年華人占多數的唯一國家是新加坡,約占總人口的75%以上。
當年下南洋的華人祖先們,用自己的雙手和血淚奮鬥出了自己的生活,這點非常讓我敬佩。在新加坡的華裔,以福建和廣東人為主。所以新加坡本地的華人美食,其實來自於中國南部美食。就算是最地道的中國胃,到新加坡也能輕易吃到祖國的風味.

夾餡豆腐(客家釀豆腐)
蝦米,豬肉,香菇被妥善的包裹在豆腐內,入油鍋被炸的金黃,再叫上醬汁,一碗來自中國南方的釀豆腐讓我們在異鄉吃到家的味道。


海南雞飯
雞飯起源於我國海南省文昌鎮,選用本地產的文昌雞做成白斬雞,斬塊今後,配上用雞油浸潤烹煮的米飯,再搭配上一碟子以蒜泥為主的醬油+辣椒調成的蘸碟吃,油香可口,雞肉鮮美,當成正餐吃再合適不過。

油雞飯
新加坡人做香港油雞肉飯,能做到什麼程度?一個不到2平方米的油雞拍檔,被米其林紅寶書品位一星。雞皮赤紅油亮,焦脆可口,雞肉滑嫩軟爛,醬香四溢。光看賣相,就讓人直吞口水。

活田雞粥
活田雞粥,意味著新鮮。只有新鮮的田雞才有著與生俱來的香味與韌性,也更富營養。粥是能夠讓人能夠體會安樂的食物。砂鍋內盛滿了色澤誘人的田雞,嫩到用筷子輕輕一夾就能骨肉分離,入口卻有彈性。另一鍋白粥鋪點薑絲和蔥末給人墊飢。

咖啡排骨
咖啡?排骨?聽上去完全是兩個領域的食品放在一起有什麼碰撞呢?如果你能接受可樂雞翅,它們的創意相同,都是飲品作為調味,和蛋白質發生奇妙的反應。這款新加坡招牌美食,中西結合別有風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