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開始
新加坡正式」開放「邊境了

從汶萊、紐西蘭來坡
只需要在機場做一次核酸檢測
如果結果出來是陰性
就可以在島內自由活動
而從中國等四個國家入境
隔離周期也直接從14天縮短一半
變成了7天

為什麼選擇現在放開邊境政策呢?
原因很簡單
因為新加坡等不起了
既等不到社區大量感染
形成集體免疫
也不可能完全寄希望於
尚處在臨床試驗階段的疫苗
更不能一直封閉邊境
讓所有依賴外貿的行業長期受影響

所以
即便在全球疫情
正經歷第二波反彈
本地疫情
尚也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況下
新加坡
還是不得不選擇
開放邊境

可想而知
這時候的開放
面臨的風險是巨大的
儘管衛生部反覆強調
將對入境旅客進行嚴格的檢測
然而這樣的「嚴格檢測」是否有效
還要打個問號

早在今年2月5號 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 王辰院士就曾披露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病人做檢測 只有30%至50%的陽性 假陰性的機率很高

並且 就算排除了假陰性的風險 鍾南山院士也表示
冠狀病毒潛伏期最長高達24天 並且潛伏期也不耽誤傳染

因此 對所有入境人員 設置14天隔離期 其實是新加坡預防境外輸入病例 最關鍵的一道防線 而現在 這道防線 僅僅憑藉入境人員來自」低風險地區」
就簡化為「入境時一次核酸檢測」
或者「7天居家隔離」 從防止境外輸入的角度講 這樣做
真的對嗎


做個大膽的假設 放寬邊境措施後 是否有可能直接導致 境外輸入的無症狀感染者
直接在本地社區傳播病毒呢?
一旦出現社區內傳染
必然就是多米諾效應的感染鏈 一個接一個

除了因放寬邊境措施
可能直接導致境外輸入病例增多之外
新加坡本地社區病例的反彈
同樣不容小覷
下圖是8月22號到8月底
社區感染人數柱狀圖
其中30號就已經回彈到了8例

更令人擔憂的一點是
這8例中
有5例是因為家庭聚會
導致的交叉感染

顯然 隨著政府邊境政策的放開 勞工宿舍確診數逐漸下降 看著新加坡每日新增病例人數慢慢減少 人們也開始放鬆警惕了 甚至已經開始互相串門, 搞起了家庭聚會?

這是擔心病毒傳染不夠快 還是覺得一家人就要齊齊整整?

這一次家庭聚會裡 確診感染病毒的5個人
年齡都很小

可能他們會想
「我年輕,免疫力強」
「染上病也不會死」
「大不了就像流感一樣抗一抗就過去了」
可他們是否想過
自己作為病毒的傳播環節
很有可能已經把病毒
帶給家裡更容易患病的老年人了呢?

還記得 2003年非典的「超級傳播者」嗎?
第一個超級傳播者 僅他一人就感染了19名家人 和至少50個醫務人員 而另一位感染了病毒的醫生 從廣州去香港參加朋友婚禮 入住了一棟酒店 就感染了世界各國16人
顯而易見 病毒傳播的威力絕對不容小覷

而當下 新型肺炎更加來勢洶洶 甚至已經在在全球多個國家 出現了傳播力更強的變異 只有儘可能減少人員走動 切斷病毒傳播 才可能避免類似的悲劇 但這家人 都這時候了 居然還敢搞家庭聚會??!!

如今 小坡逐步開放國境 有利有弊 好的是我們能看到 生活正一點點恢復往常 但我們也不能就此放鬆警惕 忽略了這背後可能存在的風險 說到底 無論是可能出現的輸入型無症狀感染者 還是社區內鏈條式的集體感染案例 都在給我們敲警鐘 「疫情二次爆發隨時可能出現」

而作為一名普通人 我們能做的 也最應該做的 就是從自身切斷感染傳播鏈的衍生 不要讓自己或者身邊的人 成為流動感染者 這不僅關乎自己的性命 更是社會責任!
這不僅是保護自己 更是保護他人!

這是一場徹底改變人類歷史的病毒 等待我們的考驗還有很多 常態化抗疫 已經是現實了 病毒在殺人 也在告訴我們 別大意 好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最後
一則並不過時的標語
分享給大家

